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響版的意思、響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響版的解釋

亦作“ 響闆 ”。樂器。以石制成,寺觀或家中設于殿前堂上作傳呼之用。 宋 杜绾 《雲林石譜·菜葉石》:“ 漢 州郡菜葉玉石出深水……甚堅潤,扣之有聲。土人澆沙水以鐵刃解之成片,為響版或界方、壓尺,亦磨礱可為器。” 元 何中 《洪都靈應觀榜雲徑》詩:“上堂敲響闆,山童質辭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響版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專有名詞,其釋義需結合傳統藝術與教育制度背景,具體如下:

一、戲曲伴奏樂器

指中國傳統戲曲(如昆曲、京劇)中使用的打擊樂器,亦稱“闆”或“檀闆”。由三塊紅木或黃楊木闆制成,演奏時以兩手分持前兩塊闆,撞擊第三塊闆發聲,音色清脆。常與單皮鼓配合控制節奏,為唱腔提供節拍支撐。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二、古代懲戒教具

指中國古代私塾中用于警示學生的木制器具。形似戲曲響闆但體積較大,先生敲擊發聲以提醒學生專注,或作為犯錯時的體罰工具。此用法多見于明清文獻,反映舊時教育方式。

來源:《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禮記·學記》中“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懲戒制度演變考據。

文化意義

兩種含義均體現“聲音警示”的核心功能。樂器用途延續至今,成為傳統音樂的重要符號;而教具用途隨現代教育發展逐漸消失,僅存于曆史文獻中,見證古代教育理念的變遷。

來源:《中國古代禮樂制度研究》,中華書局,2008年。

網絡擴展解釋

“響版”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響版”亦作“響闆”,是一種傳統樂器,通常以石材制成,主要用于寺觀或家中的傳呼用途。其名稱中的“響”指發聲特性,“版”則描述其扁平片狀形态。

2.材質與用途

3.曆史文獻記載

宋代《雲林石譜》提到漢州郡産菜葉石可制響版,元代何中《洪都靈應觀榜雲徑》詩中亦有“上堂敲響闆”的描述,印證其曆史應用場景。

4.字義延伸

“響”字本義為回聲,引申為發聲、響亮;“版”指片狀物,組合後特指通過敲擊發聲的石制工具。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記載與現代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雲林石譜》《漢語大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豆蔻罷壘保境息民鬓根秉職不緊不慢唱禮車照持素傳意出汗倒置幹戈奉塵高招箇把含愁劃算滑座回旆腳門交托謹護進擾祭胙決平舉謡言腒雉康衢歌看命空癟狸步末力盤擗蒲谷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傾筐倒箧秋怨绮語氣踰霄漢散發省相食不遑味事在蕭牆壽民霜螯熟腳順硃蒜苔特許天荒天筭挑激鐵菱外骛王機完惜挽章衛道小許公寫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