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争持家政。《韓非子·揚權》:“夫妻持政,子無適從。” 王先慎 集解:“夫唱婦隨者,禮之正也。今夫妻争持其政,故子不知所從也。”
(2).執政。《漢書·韓延壽傳》:“大将軍 霍光 持政。”《魏書·天象志一》:“主弱,小人持政。”
"持政"是由"持"與"政"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維度。《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執掌政權,主持政務",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一、權力維度(古代語境) 指國家最高權力的實際控制,常見于古代典籍。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所述"子木持政,多行不義",特指權臣對朝政的掌控。該用法多與政治鬥争、權力更疊等曆史事件相關聯,《資治通鑒》中"權臣持政,國祚不昌"的記載印證了這種權力形态。
二、職能維度(現代延伸) 在現代漢語中,詞義拓展為政務管理與政策執行。《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将"持"解作"掌管、料理","政"指"國家事務",組合後強調對國家事務的常态化管理,如"持政為民"表達執政者履行公共職責的規範要求。
詞源考證顯示,"持"字甲骨文象雙手握物之形,《說文解字》訓為"握也",與政治權力形成隱喻關聯;"政"本義為"匡正",後專指國家治理事務。二者組合最早見于先秦文獻,詞義演變折射出中國政治文化中"權責統一"的治理理念。
“持政”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及用法:
指在家庭内部争奪管理權,常導緻家庭關系混亂。例如《韓非子·揚權》提到“夫妻持政,子無適從”,即夫妻雙方争奪家政主導權,子女無所適從。這層含義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家庭權力結構的失衡。
指掌握國家政權或管理政務。例如:
巴童車廂齒劍如歸傳紅趣董大痊點歌雕菇疊破滴露研珠伐人豐條伏戎枎疏浮頭食幹将莫邪哥們公諸于世乖慵犷厲歸根究柢锢塞歡娛戶阖基礎課嗟悔無及筋髓九腹齎議寄蹤課工空耗梱心虜廷禡牙媚附門法拏風躍雲男孩獰雷扭纏青鳥氏寝湮權通取舍兩難阮家如故散居釋奠石敢當水煙袋司掌頌魯銅音萬載千秋危窮威勢五禽嬉鄉貫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