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課料的意思、課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課料的解釋

(1).計算,發給祿料。 唐 白居易 《使官吏清廉策》:“臣伏見今之官吏,所以未盡貞廉者,由祿不均而俸不足也,不均者,由所在課料重輕不齊也;不足者,由所在官長侵刻不已也。”

(2).指職掌發放祿料。《舊唐書·王遂傳》:“ 遂 親吏 韋行素 、 柳季常 請課料於兩池務,屬 遂 罷務, 季常 等為吏所誣。各笞四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課料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1. 賦稅名目

    “課料”在唐代指官府按定額征收的賦稅,特指以實物形式繳納的稅項。據《新唐書·食貨志》記載,唐代稅制包含“租、庸、調”,其中“調”即屬課料範疇,需繳納絹、麻等織物。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以實物為主的稅收特征(來源:《漢語大詞典》)。

  2. 泛指賦稅征收

    廣義上,“課”指計算、征收,“料”指物資或數額,故“課料”可泛指官府對錢糧物資的征調。宋代類書《冊府元龜》中多次出現該詞,如“檢核課料”指核查稅收賬目(來源:《冊府元龜·邦計部》)。

使用場景

該詞主要用于描述中古時期(唐至宋)的財政制度,現代漢語已罕用。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官府征收的實物賦稅”,反映了古代經濟管理的特點(來源:王仲荦《隋唐五代史》第七章)。

網絡擴展解釋

“課料”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中文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古代文獻中的核心含義

  1. 計算并發放俸祿
    指對官員的俸祿進行核算與分配。例如,唐代白居易在《使官吏清廉策》中提到:“臣伏見今之官吏,所以未盡貞廉者,由祿不均而俸不足也,不均者,由所在課料重輕不齊也……”。這一用法反映了古代對官員俸祿管理的制度。

  2. 職掌俸祿發放的職責
    指負責俸祿發放的職務或機構。如《舊唐書·王遂傳》記載:“遂親吏韋行素、柳季常請課料于兩池務,屬遂罷務,季常等為吏所誣。”,說明“課料”也指相關職權的行使。

二、現代可能的引申含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課料”解釋為教學材料,例如教科書、課件等。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或誤用。

别人正在浏覽...

崩動才色操坪怅爾剗汰撐刺乘肥衣輕沖注出門子打熬澹生堂打破常規達莊地表帝則斷雲狗奴寡小君過河拆橋黃山貨囊矆睒結風計谟旌顯妗妗酒婦居肆窾郤括撮冷菜陋敝買瞞墨迹未幹溺愛擰性胼手胝足乾果牽疾耆山散髻折羅神采煥發十八省谥碑石歃受窘泝遡同例挽毂晚晌玩耍萬玉維穩僞意物範勿謂言之不預消棄小卒蟹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