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計算,發給祿料。 唐 白居易 《使官吏清廉策》:“臣伏見今之官吏,所以未盡貞廉者,由祿不均而俸不足也,不均者,由所在課料重輕不齊也;不足者,由所在官長侵刻不已也。”
(2).指職掌發放祿料。《舊唐書·王遂傳》:“ 遂 親吏 韋行素 、 柳季常 請課料於兩池務,屬 遂 罷務, 季常 等為吏所誣。各笞四十。”
“課料”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中文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計算并發放俸祿
指對官員的俸祿進行核算與分配。例如,唐代白居易在《使官吏清廉策》中提到:“臣伏見今之官吏,所以未盡貞廉者,由祿不均而俸不足也,不均者,由所在課料重輕不齊也……”。這一用法反映了古代對官員俸祿管理的制度。
職掌俸祿發放的職責
指負責俸祿發放的職務或機構。如《舊唐書·王遂傳》記載:“遂親吏韋行素、柳季常請課料于兩池務,屬遂罷務,季常等為吏所誣。”,說明“課料”也指相關職權的行使。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課料”解釋為教學材料,例如教科書、課件等。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或誤用。
課料是指教學所需的各種材料,包括教科書、參考資料、教案、習題集等。通過使用課料,教師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學生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知識。
課料的拆分部首是讠和木,其中“讠”為聲符部首,“木”為意符部首。根據五筆輸入法,課料的五筆編碼為35212。
“課料”一詞是由“課”和“料”兩個字組成。其中,“課”表示教學,課程;“料”表示制作材料,事物的原材料。結合起來,課料就是指用于教學的材料。
繁體字中,“課料”用繁體寫作“課料”。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課料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古代漢字字形演變的規律,課料的寫法可能更加簡練并有一些變化。
1. 這些課料會在教學過程中被使用。
2. 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了一套精良的課料。
1. 課堂:指實際的教學環境和場地。
2. 課程:指一門完整的教學内容。
3. 課本:指學生在課堂上使用的教材。
教材、學習資料。
非教材、非學習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