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菱鋅礦。有明目去翳退赤、收濕除爛作用,是治療眼疾的主要藥物。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三·爐甘石》:“爐甘石所在坑冶處皆有……其塊大小不一,狀似羊腦,鬆如石脂,亦粘舌。産於金坑者,其色微黃,為上;産於銀坑者,其色白,或帶青,或帶緑,或粉紅,赤銅得之,即變為黃。”
爐甘石是一種天然礦物類中藥,主要成分為碳酸鋅(ZnCO₃),煅制後轉化為氧化鋅(ZnO)。其名稱源于古代煉丹術士常用爐火煅燒的礦石,具有悠久的藥用曆史。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爐甘石早在明代《本草綱目》中已有記載,李時珍描述其“狀似羊腦,粘舌”,并強調其明目退翳之效。現代藥典規定其氧化鋅含量需≥40%(生藥)或≥56%(煅制品)。
爐甘石以“外用安全、價廉效佳”著稱,是家庭常備的皮膚科良藥。
《爐甘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在制藥過程中熔化藥物或礦物的一種爐具。
《爐甘石》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和石(shí),它總共有13個筆畫。
爐甘石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日》之中,最早的釋義是“苦海中黃金之石”。《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治炙熱時所用之礦石”,也就是用于熔化金屬、藥物或礦石的工具。
《爐甘石》的繁體字為「爐甘石」。
在古代,漢字《爐甘石》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爐的字形是「爐」,甘和石的字形相同。
1. 他把藥材放入爐甘石中熔化。
2. 這個礦石需要在爐甘石中加熱才能提取出有用的元素。
一些由《爐甘石》組成的詞語有:爐甘石爐、爐甘石煉金術、爐甘石藥丸等。
與《爐甘石》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爐、石爐、熔爐。
與《爐甘石》意思相反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