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筴的意思、書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筴的解釋

見“ 書策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書筴"是古代漢語中表示文獻載體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通過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構成 "書"本義為書寫,《說文解字》釋作"箸也",指文字記錄行為。"筴"通"策",《禮記·曲禮》鄭玄注"策,編簡也",指竹木制成的簡冊。二字組合形成"文字載體"的複合概念,此釋義見《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1347頁。

二、形制演變 先秦時期特指竹簡編連的典籍,《史記·孔子世家》載"讀《易》,韋編三絕"即指此類文獻載體。漢代《論衡·量知篇》記載"截竹為簡,破以為牒"的制作工藝,印證其物理形态特征。這種形制演變可參考《簡帛文獻學通論》(中華書局,2006)第三章。

三、功能延伸 詞義發展包含三重内涵:

  1. 實體文獻:指竹木簡冊實物,《周禮·春官》"凡蔔筮,既事則系币以比其命,歲終則計其占之中否"
  2. 典籍代稱:《莊子·骈拇》"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
  3. 文書檔案:《睡虎地秦簡》多見"書筴"指官方文書存檔

四、現代轉化 隨着載體變革,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用,但在古籍整理、考古研究領域仍具專業價值。《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等出土文獻的整理報告仍沿用此術語指代簡牍實物,參見《文物》2001年第5期相關考古報告。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源》《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例證采自先秦兩漢經典文獻及現代考古研究成果,完整考據可查閱各參考來源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書筴”是一個較為少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理解:

  1. 字義解析

    • “筴”(jiā)在古漢語中通“策”,原指古代用竹簡編成的書冊(如《禮記·曲禮》提到的“書筴”即簡冊)。
    • 因此,“書筴”可直譯為“書籍”或“典籍”,指代成冊的文字記錄。
  2. 相關延伸詞彙
    需注意與以下易混淆詞彙區分:

    • 書簏(lù):比喻讀書多但不善運用的人,典出《晉書·劉柳傳》。
    • 書椠(qiàn):指印刷術,如嚴複《救亡決論》中的用例。
  3.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學術讨論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分析其含義。

如需更詳細的古代用例或權威解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來源1)。

别人正在浏覽...

霸事鄙鈍不可勝言猜察倡亂成科稱聲城市總體規劃赤車螭頭柱籌撥鹑褐吊鬥調灰抄隊歌二十八星放勳房牙子飛昂風礫副貳負養關燧黑澤惶懼貨賈谏誡跻跻跄跄徑然孔林篑籠窟泉雷嗔電怒裂兆六陵買門錢慢尤門正密伺貉奴溺惑平語氣吼吼畦田灑翰賽強如省闱十裡紅樓屬辭比事熟門熟路貪位慕祿桃源想甜蜜蜜瓦解冰銷帷裳五更天武聲祥瑞斜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