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撚的意思、發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撚的解釋

舊時對 太平天囯 與北方農民起義軍的稱呼。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自頃髮撚交訌,中原兵火,故家舊籍,強半散亡。” 清 薛福成 《應诏陳言疏》:“嗣因髮撚肇釁,餉需浩繁,始議推廣捐例。” 清 沉葆桢 《複奏洋務事宜疏》:“髮撚事起,各省無不捨兵而募勇。” 胡繩 《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第一章引《籌辦夷務始末》:“就今日之勢論之,髮撚交乘,心腹之害也。”注“‘髮’指 太平天囯 ,‘撚’為其時在北方與 太平天囯 呼應的農民起義組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發撚”是清朝中後期曆史文獻中常見的術語,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太平天國(1851-1864)和北方撚軍(1853-1868)兩支反清起義勢力的合稱。其中:

二、曆史背景

該詞常見于清廷官方表述,如:

三、其他釋義

部分辭書(如查字典)提到該詞可引申為「思想言行發生扭曲變化」的成語,但此用法在曆史文獻中罕見,可能與字面拆分解讀有關。

四、注意點

現代研究中已較少使用「發撚」這一帶有貶義的舊稱,多直接稱為「太平軍」「撚軍」。建議查閱《清史稿》或《中國近代史》等權威資料獲取更客觀的史實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撚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用手指發梢揉搓頭發。發撚的拆分部首是發和撚,其中發部首表示和頭發相關的意思,撚部首表示用手指揉搓的動作。根據《康熙字典》,發撚的總筆畫數為14畫。 發撚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時候人們習慣用手撫摩和理順頭發,這種動作被稱為發撚。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發撚并沒有繁體字形,因為它不是常用的字詞。因此,無論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都使用相同的字形“發撚”。 以下是發撚的例句: 1. 她坐在鏡子前發撚頭發。 2. 他習慣了在思考時發撚着胡須。 一些與發撚相關的組詞有:發型、理發、梳妝台等。 與發撚近義的詞有:撫摩、梳理、揉搓等。 與發撚反義的詞有:亂發、蓬亂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