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igin] 即“託始”,借一事作為叙事的開端,即起源。
託始于虞夏。—— 蔡元培《圖畫》
託始于希臘。
開頭;創始。《剪燈馀話·幔亭遇仙錄》:“然而托始立法,拳拳 宗周 。” 明 沉節甫 《新知錄摘抄·物始》:“大抵凡物之制,必有以托始之者。” 清 黃宗羲 《黃季真先生墓志銘》:“相茲 竹浦 ,定中托始。”
“托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起源與開端
“托始”即“託始”,指借某一事件作為叙事的開端,表示事物的起源或創始。例如:“中國之圖畫術託始于虞夏”,說明繪畫藝術起源于虞夏時期。
依賴外力啟動
作為成語時,強調事物開始時需依靠外力或他人幫助才能進行。例如創業初期需借助資源或支持,即“托始”的體現。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詞義擴展
“托始”兼具起源和依賴外力啟動兩層核心含義,具體需結合語境理解。在文學或曆史叙述中多指起源,而在描述事件推進時,則強調借助外部力量的開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托始》是中國古代詩人杜牧所創作的一首詩的開頭兩個字,意為“代開頭的事物”或“代啟蒙的導師”。這兩個字通常用來表達對任何新的或重要的事物的贊美、啟發或推崇。
《托始》這兩個字的第一個字托,由手部部首扌和左右兩個筆畫組成;第二個字始,由女子部首女和右下部的四個筆畫組成。
《托始》一詞出自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之一,在這首詩中他以婉約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秋夜的美景和人生的哲理。
《托始》這兩個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拕始」。
在古代漢字中,字形和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托始》,兩個字的字形稍有變化,但整體上仍然可辨認。
1. 他的開場白真是《托始》,引人入勝。
2. 教師是學生的《托始》,為他們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啟始、開始、創始、開路先鋒、導師
引子、前導、開篇、導火線
結束、終止、終末、收束、落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