驽愚的意思、驽愚的詳細解釋
驽愚的解釋
驽鈍愚昧。 明 張居正 《辭免恩命疏》:“豈臣之駑愚,可容忝竊?”
詞語分解
- 驽的解釋 驽 (駑) ú 劣馬,走不快的馬:驽骀(“骀”也是劣馬,喻庸才)。驽馬十駕(喻愚鈍的人隻要不斷努力,也能有成就)。 喻愚鈍無能:驽鈍。驽弱。驽散(愚鈍懶散)。驽蹇(喻才能平庸低下)。 筆畫數:; 部
- 愚的解釋 愚 ú 傻,笨:愚人。愚笨。愚蠢。愚魯。愚氓(愚蠢的人)。愚昧(缺乏知識,文化落後)。愚頑。愚妄。愚不可及。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不賣弄聰明,表面上好像很愚笨,亦作“大智如愚”)。 欺騙,耍:愚弄人
專業解析
"驽愚"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驽"和"愚"兩個字組成,屬于形容詞,用于形容人的資質或能力。其核心含義是資質低下,才能平庸且愚笨遲鈍。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
字義拆解與核心含義:
- 驽 (nú): 本指劣馬,跑不快的馬。引申比喻人的才能低劣、平庸、笨拙。《說文解字》釋為"骀也",即劣馬。
- 愚 (yú): 本指愚昧、愚蠢、遲鈍、不聰明。
- 合義: 将"驽"的平庸笨拙與"愚"的愚昧遲鈍結合起來,"驽愚"形容一個人既缺乏才智和能力(像劣馬一樣不堪大用),又顯得愚笨不開竅。強調的是資質和智力兩方面的低下。
-
詞典釋義與用法:
- 根據《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的解釋,"驽愚"意為:
- 愚笨;遲鈍。
- 謙辭。 如同"愚鈍"、"不才"一樣,有時也用作自稱的謙詞,表示自謙資質平庸、能力不足。
- 示例:他自感驽愚,難以勝任如此重任。
-
文獻佐證與用法實例: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時有出現,用以形容人的資質或作為謙辭。
- 例如,在清代文人書信或自述中可見類似用法:"某驽愚之資,蒙大人不棄..."(大意:我資質驽鈍愚笨,承蒙大人不嫌棄...)。這體現了其作為謙辭的用法。
-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不高,屬于書面語或較文雅的表達,多用于強調某人能力平庸且不夠聰明。
-
語義特征
- 貶義性: 通常帶有貶義色彩,形容人的負面特質。
- 綜合性: 同時涵蓋了能力("驽")和智力("愚")兩方面的不足。
- 書面性: 在現代漢語中屬于書面語詞彙。
引用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上海辭書出版社。 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對"驽愚"一詞有明确收錄和釋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作為權威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其對"驽"、"愚"單字的釋義是理解"驽愚"複合詞的基礎。
- 《說文解字》: (漢)許慎 撰。 中華書局(有多種版本)。 提供了"驽"字的本義解釋。
- 古代文獻用例: 見于清代文人書信、筆記等曆史文獻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驽愚”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驽愚”讀作nú yú,是一個文言詞彙,意為驽鈍愚昧,形容資質平庸、缺乏才智的狀态。其中“驽”指劣馬,比喻能力低下;“愚”即愚笨,二者結合強調才智不足。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張居正的《辭免恩命疏》:“豈臣之驽愚,可容忝竊?”此句中,張居正以自謙口吻表達“以我平庸愚鈍之才,怎敢承受如此重任?”的謙遜态度,體現了古代臣子奏疏中常見的修辭手法。
三、相關詞彙擴展
“驽”常與其他字組合成詞,例如:
- 驽馬:比喻能力平庸之人;
- 驽鈍:與“驽愚”近義,指遲鈍愚笨;
- 鞭驽策蹇:成語,意為鞭策劣馬,比喻勉力而行。
提示:此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文或仿古語境。如需更全面的典故或成語關聯信息,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艾服愛習棒子手殘雨朝階摛布典缛地表抵雀捐金獨專鹗書發采方墳繁華子發召分決汩潏雇山淮南小山黃爵毀瘁架槽迦利驕豔謹盜久稽看笑話墾田樂悅兩河蓮沼曼胡沒法兒門限蘖芽盤杠子彷洋平均工資仆骨淇洹請蹯情竅勸酒弱智三頭六面聖泉神逵石交世譜守冢稅入隨風轉舵太漠通連團轉歪死纏武城宰庠老下坡路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