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親近熟習。《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王之愛習公也,不如 公孫奭 ;其智能公也,不如 甘茂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潛水》:“夾水上下,皆 賨 民所居。 漢祖 入 關 ,從定 三秦 。其人勇健好歌儛, 高祖 愛習之。”
(2).指親近熟悉的人。《戰國策·魏策二》:“今王之使人入 魏 而不用,則王之使人入 魏 無益也。若用, 魏 必舍所愛習而用所畏惡,此 魏王 之所以不安也。”《宋書·恩倖傳論》:“況 世祖 之泥滞鄙近, 太宗 之拘攣愛習,欲不紛惑牀笫,豈可得哉!”
(3).樂于學習。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 元帝 在 江 荊 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
“愛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親近熟習
指與某人或某事物關系密切且熟悉。
例:《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提到“王之愛習公也,不如公孫奭”;《水經注》記載“高祖愛習之”,均體現此義。
指親近熟悉的人
強調對特定人物的親近感。
例:《戰國策·魏策二》中“魏必舍所愛習而用所畏惡”,描述政治環境中對親信的依賴。
樂于學習
表達對學習的主動熱情。
例:《顔氏家訓·勉學》記載“元帝在江荊間,複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史記》《戰國策》等文獻原文。
愛習 (ài xí) 這個詞彙結合了兩個部首,分别是爫和心,共有11個筆畫。爫部表示手的意思,心部則代表心靈或感情。
“愛習”源自于漢語,是一個現代詞彙。它用來描述一個人對某種學問或興趣的熱愛和執着。這個詞彙的繁體字為「愛習」。
在古代漢字中,表示“愛習”的寫法不盡相同。例如,在古漢字拼音“愛習”的寫法是“愛習”。由于語言的演變和書寫方式的變化,現代漢字的寫法逐漸簡化了繁體字的形态。
以下是幾個例句:
1. 我對音樂有着深厚的愛習。
2. 他是一個有愛習的畫家。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組詞:
1. 愛好 (ài hào) - 喜愛、熱愛某種事物
2. 學習 (xué xí) - 獲取知識、掌握技能
幾個近義詞有:
1. 愛好 (ài hào) - 喜愛、興趣
2. 喜歡 (xǐ huān) - 對某事物感到滿意或贊賞
幾個反義詞有:
1. 厭惡 (yàn wù) - 對某事物感到不喜歡或讨厭
2. 憎恨 (zēng hèn) - 對某人或某事懷有強烈的憤恨和反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