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召的意思、發召的詳細解釋
發召的解釋
猶征調。 宋 曾鞏 《亳州謝到任表》:“程工省費,俾無靡敝之材;計力與庸,俾無發召之役。” 宋 曾鞏 《節相制》:“蓋丁發召之期,則士就戎行而卿行於外。”
詞語分解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 召的解釋 召 à 召喚:召集。召見。 召緻,引來:召禍。召人怨。 召 à 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國陝西省岐山縣西南。(三)姓氏。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發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征調、召集,常用于古代文獻中表示官方對人力或物資的調遣。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官方對人力、勞役或物資的征調與召集,具有強制性和組織性。
- 詞源分析:由“發”(派遣、發動)和“召”(召集)組合而成,強調自上而下的調配行為。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 宋代曾鞏的用例
- 《亳州謝到任表》提到“俾無發召之役”,指通過合理規劃避免過度征調民力。
- 《節相制》中“蓋丁發召之期”,描述國家在特定時期(如戰備)的征調制度。
- 元代詩文中的延伸
如柳貫詩句“喧挐走兒稚,發召遍巫觋”,此處“發召”暗含對特定人群(如巫觋)的召集。
三、現代語境中的變化
- 古代用法以官方強制征調為主,現代則多用于比喻或特定領域。例如:
- 企業“發召”産品(召回缺陷商品),屬現代商業術語。
- 網絡用語中可指發起召集活動(如“發召集帖”)。
四、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征召、調集、征集。
- 辨析:“發召”更強調官方行為,而“召集”可適用于非官方場景(如會議召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曾鞏文集》或相關宋代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召(fā zhào)是一個漢字詞,下面我會為你解釋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發召的意思是指向别人發出召喚、召集的信號或信息。它由“發”和“召”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的話,“發”字的部首是“發”,它的筆畫數是5;“召”字的部首是“口”,它的筆畫數是5。
關于發召這個詞的來源,我不确定具體的起源。發召是現代漢語詞彙,直接用于表示向别人發出召喚的信號,以便集合人員或進行某項工作。
對于繁體字,發召的繁體形式是「發召」。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發召的寫法和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以下是一個關于發召的例句:他通過揚起旗幟發召,召集了大家前來參加會議。
與發召相關的組詞有很多,例如發令、召集、發號施令等。
近義詞可以包括呼叫、召喚、號召。
至于反義詞,可能是解散、撤銷等詞語。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