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m one’s sails to the wind] 比喻順着情勢改變态度
眼見得城池也不濟事了,各人自思隨風轉舵。——《水浒》
見“ 隨風倒舵 ”。
“隨風轉舵”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uí fēng zhuǎn duò(注音:ㄙㄨㄟˊ ㄈㄥ ㄓㄨㄢˇ ㄉㄨㄛˋ),以下是詳細解釋:
比喻根據情勢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态度或立場,通常帶有貶義,形容人缺乏原則、趨利避害的行為。例如:“他為人圓滑,總愛隨風轉舵,難辨真心。”
該成語強調“被動順應”而非主動調整,與中性詞“隨機應變”不同,更偏向投機性。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水浒傳》《桃花女》等古典作品。
《隨風轉舵》是一個成語,意為隨着風向轉動舵機,比喻人缺乏主見或沒有堅定的立場,隨時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改變主意或态度。
《隨風轉舵》的拆分部首是「舟」和「走」,共計14個筆畫。
《隨風轉舵》這個成語的來源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莊子》一書。《莊子·逍遙遊》中曾經提到:“鲲鵬之于南冥也,猶人之于天地。鲲鵬之于化也,猶人之術;變化之術,亦莫巧者也。天地之功,千變萬化,而無窮也。忽然馮莫之術,而皆匡救周至;蓋将欲轉之而不能,任之而不能,任而不予,任而不能任,任而乃任。”這段文字中的“忽然馮莫之術”被引申為人們隨意改變立場或決策的意象,後來成為了“隨風轉舵”的成語。
《隨風轉舵》的繁體字是「隨風轉舵」。
古時候《隨風轉舵》的寫法沒有明确記錄,但可以推測舵機的形狀,整體上類似于舟字加上走字,下方可能加上舵字,以說明舵機不停轉動的形象。
他曾經堅持自己的意見,但不久後卻隨風轉舵,讓人感到失望。
隨風而去、轉舵盲目
隨波逐流、見風使舵
堅持原則、持之以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