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塵榻。 唐 白居易 《秋夕》詩:“夜深方獨卧,誰為拂塵牀。”
“塵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塵床”即“塵榻”,指積滿灰塵的床榻,常用于描述長期無人使用或冷清的環境。該詞由“塵”(灰塵)和“床”(卧具)組合而成,字面意為落灰的床鋪。
2. 出處與詩句分析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白居易《秋夕》詩句:“夜深方獨卧,誰為拂塵床。”此處通過“塵床”意象,暗示詩人獨居無人照料的狀态,強化了孤寂清冷的氛圍。
3. 字義拆解
4. 象征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塵床”常被賦予情感色彩,既可表現物理環境的荒廢,也可隱喻人際關系的疏離或隱逸生活的狀态。
5. 總結 該詞屬于古代文人雅語,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但在解析古典詩詞時需注意其雙關性——既描述實物狀态,又承載情感表達。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全唐詩》或白居易詩集注本。
意思:塵床是指長時間不使用而積聚了很多塵土的床鋪。
拆分部首和筆畫:塵床的拆分部首是尚和廣,共有9個筆畫。
來源:塵床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準書》中:“予去數年,君無以日昃,夜方敢言。塵床之下何俟睡也!”可見塵床的概念在古代已經存在。
繁體:塵床的繁體寫法為塵床。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作“塵床”,其中的“塵”字在古代寫法中是兩個小人旁邊加上紛亂的塵土,形象地表現了塵土紛飛的樣子。
例句:1. 他長時間不回家,所以床上的被子已經變成了一個塵床。
2. 請務必每天打掃宿舍,以免床變成塵床。
組詞:塵床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塵埃(指空氣中的塵土顆粒);塵螨(指寄生在塵土中的微小昆蟲)。
近義詞:灰塵、塵土。
反義詞:幹淨、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