珪贽的意思、珪贽的詳細解釋
珪贽的解釋
持珪求見。借指朝聘的使節。 南朝 齊 謝朓 《元會曲》詩:“珪贄紛成序,鯷譯憬來思。” 北周 庾信 《移虜留使文》:“珪贄盈庭,華裔參軫。”
詞語分解
- 珪的解釋 珪 ī 同“圭”①。 筆畫數:; 部首:王; 筆順編號:
- 贽的解釋 贽 (贄) ì 古代初次拜見尊長所送的禮物:贽見(拿着禮物求見)。贽敬。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珪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
拼音與字義
- 拼音為guī zhì()。
- “珪”同“圭”,指古代一種玉制禮器,象征身份與權力;“贽”指初次拜見時攜帶的禮物()。
-
引申含義
- 本義為“持珪求見”,引申為朝聘的使節。古代諸侯或使臣朝見天子時,常以“珪”為信物,因此“珪贽”代指攜帶禮器完成外交儀節的使者()。
-
使用場景與例句
- 多見于南北朝文獻,如謝朓《元會曲》中“珪贽紛成序”描述使節有序朝見的場景;庾信《移虜留使文》中“珪贽盈庭”形容使節聚集的盛況()。
-
現代應用
- 該詞屬于古漢語專用詞彙,現代極少使用,僅見于曆史研究或古典文學領域()。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禮儀制度或相關典故,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