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rmos flask] 暖水瓶
即暖水瓶。《花城》1981年第6期:“这屋里的东西,包括暖瓶茶杯,全是我自己买的。”《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想倒口水喝的时候,抖索的手竟打碎了一个暖瓶。”参见“ 暖水瓶 ”。
暖瓶是汉语常用词汇,指具有保温功能的家居器皿。《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储存热水的容器,多用双层玻璃制成,中间抽成真空,外壳有竹编、铁皮或塑料制成"。其核心结构包含三个部分:双层玻璃内胆、真空隔热层和外部保护壳,这种设计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杜瓦于1892年发明,后经德国技师改良实现工业化生产。
在中国语言使用习惯中,"暖瓶"与"保温瓶""热水瓶"构成等义关系,但存在地域性差异。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在20世纪30年代随西洋器物传入中国,初期多写作"暖水甁",1956年汉字简化后定型为现用字形。国家标准GB/T 11416-2002将其归类为"日用保温容器",规定容量规格从0.5升至3.5升共7个标准型号。
现代暖瓶的保温原理遵循热力学定律,通过真空层阻断热对流,镀银内壁减少热辐射,软木塞防止热传导,三重作用实现12-24小时的保温时效。中国科技馆实验数据显示,优质暖瓶内水温每小时下降不超过1℃。该器物现已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家居器物"名录中收录的35项现代发明之一。
“暖瓶”一词有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作为日常用品
指暖水瓶(保温瓶),用于储存热水保持温度。
作为成语(需谨慎考辨)
部分词典提及“暖瓶”可形容心地温暖善良,由“暖”和“瓶”组合而成,比喻关怀他人、待人友善。但此用法缺乏明确典故,权威文献中罕见实际用例,可能为现代衍生或误传。
建议优先采用第一种解释,若涉及比喻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薄寒中人鞴靫悲荒裱褙铺宾寀拨脚成仿吾澄空搭把子担认大羽箭地经断市方天画戟放想繁开绠短绝泉毂交蹄劘核办何有乡黄沙狱黄锺毁弃浣水胡运贱才家状节哀顺变尽忠龃龉不合蜡虫榄酱灵钱鳞翼骊山北构螺鬟烟发螺子笔禄位緑缥命途多舛密宗排閤拚命前册亲彊器重犬子然即杀业事过境迁手足重茧衰麻术法探讯贴凈无记雾节无可置喙香火院羡盈消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