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傳說 舜 耕 曆山 ,群鳥為之耕耘。《文選·左思<吳都賦>》:“象耕鳥耘,此之自與。穱秀菰穗,於是乎在。” 李善 注引《越絕書》:“ 舜 葬 蒼梧 ,象為之耕。 禹 葬 會稽 ,鳥為之耘。”
(2).謂如鳥啄食或如鳥爪爬抉似地耘田。形容耘田動作快速。 唐 陸龜蒙 《象耕鳥耘辨》:“耘者去莠,舉手務疾而畏晚,鳥之啄食,務疾而畏奪,法其疾畏,故曰鳥耘。” 元 王祯 《農書》卷十三:“然嘗觀農人在田,傴僂伸縮以手耘其草泥,無異鳥足之爬抉,豈非鳥耘者耶!”
“鳥耘”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iǎo yún(部分文獻注音為 niǎo yùn,但主流讀音為 yún),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傳說典故
源自古代傳說,相傳舜在曆山耕作時,群鳥飛來協助耕耘;禹葬于會稽後,亦有鳥類為其耘田。這一典故象征聖德感召自然,常與“象耕”并稱(如“象耕鳥耘”),見于《文選·吳都賦》及李善注引《越絕書》。
動作描述
形容耘田時動作迅捷,如同鳥類啄食或揮動爪子快速扒土。唐代陸龜蒙在《象耕鳥耘辨》中解釋,耘田需快速除草,仿效鳥類啄食的急切,故稱“鳥耘”。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越絕書》《吳都賦》等古籍原文。
《鳥耘》是一個獨立的詞語,讀音為“niǎo yùn”,意思是鳥兒播種。它是由“鳥”和“耘”兩個字組成,表示鳥類在播種、播散食物時的動作。
根據漢字的結構,可以将《鳥耘》拆分為:“鳥”(部首:鳥)和“耘”(部首:耒)。
“鳥”部首的筆畫數為2,而“耘”部首的筆畫數為10。
《鳥耘》一詞的來源尚無确切的資料,可能是民間創造的詞語。它用簡潔的文字表達了鳥兒在播種食物的形象動作,寓意着生命的繁榮和恢複。
在繁體字中,“鳥耘”這個詞的寫法沒有變化,依然是“鳥耘”。也就是說,在簡體字和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形式是一樣的。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可以用更加繁複的形式書寫《鳥耘》這個詞。不過,由于古代漢字的形式多樣且複雜,這裡無法給出确切的古代寫法。
1. 鳴禽啭啭,鳥耘之景充盈着大自然的和諧之聲。
2. 在春天的田野裡,我們常常能看到鳥兒飼撒食物,仿佛在進行着一場鳥耘盛宴。
組詞:鳥雀、耘種、清鳥耘耘、耘食、耘風、鳥響耘耘、耘谷。
近義詞:鳥撒、鳥農、鳥種。
反義詞:獸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