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烹羊以祭。古代祭山的一種祭儀。《管子·形勢》:“山高而不崩,則祈羊至矣;淵深而不涸,則沉玉極矣。” 尹知章 注:“山不崩,淵不涸。興雨之祥,故羊玉而祈祭。烹羊以祭,故曰祈羊。” 于省吾 《雙劍誃諸子新證·管子一》:“ 張文虎 雲:祈羊費解。羊疑‘祥’字之譌。《國準篇》雲:‘立祈祥以固山澤。’是其證。按:‘羊’‘祥’雖字通,然下文雲‘沉玉極矣’。沉墜之玉與祈禱之羊對文,則羊仍應讀為牛羊之羊。後《解》(《形勢解》)雲:‘故曰山高而不崩,則祈羊至矣。’羊用以祈禱,故習稱為祈羊。《輕重甲》‘此之謂沒之以祈祥’,祥亦應讀為平,上言鬼神言祭言澤,則祈羊義亦相承。”
關于“祈羊”的詞義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整理如下:
“祈羊”指古代祭山儀式中的烹羊祭祀行為,屬于傳統祭祀文化的一部分。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宰殺羊作為祭品,祈求山川神靈的庇佑或自然環境的穩定。
《管子·形勢》記載:
“山高而不崩,則祈羊至矣;淵深而不涸,則沉玉極矣。”
- 尹知章注:“山不崩,淵不涸,興雨之祥,故羊玉而祈祭。烹羊以祭,故曰祈羊。”
學術考證: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該詞可引申為“祈求好運”的比喻義,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基于字面含義的現代衍生解讀。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祭祀活動,現代多出現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典文學分析中,需結合上下文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
建議參考《管子》原文及注疏(如、2、5、7)獲取更詳盡的古籍考據信息。
祈羊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分别是“祈”和“羊”。
拆分部首:祈(礻), 羊(⺶).
筆畫:祈(9畫),羊(6畫)。
祈羊的來源與《論語》中的一句話有關。在《論語·顔淵》這一篇中,弟子顔淵問什麼是祭的最佳方式,孔子回答說:“有敬神之心,而祈其福。” 孔子的回答中用到了祈字,後來演變為“祈羊”,意為祈求幸福。
繁體字:祈
古代漢字寫法:祈
1. 我常常祈羊,希望能夠順利通過考試。
2. 在新年來臨之際,人們會祈羊來祈求健康、幸福和好運。
組成詞語:祈福、祈禱、羊年
近義詞:祈願、祈求、祈禱
反義詞:放棄、否定、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