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悉的意思、具悉的詳細解釋
具悉的解釋
盡知,全知。 唐 白居易 《與韋丹诏》:“又奏,權減俸及造陂堰,并勸課種蒔粟麥等事宜。具悉。”
詞語分解
- 具的解釋 具 ù 器物:器具。 備有:具備。具有。别具隻眼(形容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 備,辦:具呈。具結。具名。具領。敬具菲酌。 古同“俱”,都,完全。 量詞,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屍體:座鐘一具。一具男屍。
- 悉的解釋 悉 ī 知道: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盡悉。獲悉。來函敬悉。 盡,全:悉力。悉心。悉數(?)。悉數(?)(完全列舉,如“不可悉悉”)。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具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盡知、全知”,即對事物或情況有全面、詳細的了解。
- 詞源:由“具”(詳細、完備)和“悉”(完全、徹底)組合而成,強調了解程度的徹底性。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見于古代公文或書信,如唐代白居易《與韋丹诏》中“具悉”用于回應對方陳述的事務,表示已完全知悉。
- 現代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偶見于書面或正式場合,表示對信息的全面掌握。
例句參考
- 古代:“臧質少無美行,弟所具悉。”(出自《宋書》,表示對某人品行完全了解)。
- 現代仿用:“關于項目進展,我已具悉,後續将協調資源推進。”
補充說明
- 近義詞:盡知、洞悉、通曉。
- 反義詞:一知半解、懵然不知。
如需更多曆史用例或詳細分析,可參考《漢典》《白居易文集》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具悉的意思
《具悉》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了解、掌握、知道”。它常用于表達個體或機構對某事物有全面了解或詳盡掌握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具悉》的部首拆分為“⺮”和“心”,其中“⺮”是左右結構的部首,也稱為竹字頭部首;“心”是獨立的部首。
根據常用字書《康熙字典》,《具悉》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具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其中,“具”字從古代象形文字的刀具形态演變而來,表示一種工具;“悉”字形态源于象形字的“止”和“心”組合,表示内心停止,進而引申為“全、盡、詳細”之意。
繁體
《具悉》的繁體寫法為「具悉」,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具悉》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不同時期的演變軌迹,《具悉》的形态會有細微變化,但基本意義保持一緻。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具悉》的例句:
- 我已經具悉這個項目的每一個細節。
- 經過調查,我們才具悉了事件的真相。
- 請你詳細了解并具悉相關文檔。
組詞
一些與《具悉》相關的詞語:
- 具體:表示事物的詳細、明确。
- 了解:表示對事物有所掌握或明白。
- 掌握:表示對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具悉》近義的詞語有:了解、掌握、知悉。
與《具悉》反義的詞語有:蒙昧、不知、不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