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旌旗卷舒”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拼音:jīng qí juǎn shū
字面意思:戰旗隨風飄動,有時卷起,有時展開。
比喻義:形容戰事持續不斷,局勢動蕩。
源自《三國志·魏書·傅嘏傳》:“掃除兇逆,芟荑遺寇,旌旗卷舒,日不暇給。”
如需具體例句或更深入的曆史背景分析,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解或權威詞典。
《旌旗卷舒》是一個成語,表示軍旗在風中展開和卷起,意為戰争或鬥争的開始和結束。旌旗指軍旗,卷表示卷曲,舒表示展開。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軍隊的動态起伏和戰鬥的起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旌(刀刃旁+巠):部首刀刃旁,筆畫8
旗(方心旁+方心旁+卩):部首方心旁,筆畫12
卷(卩+卩):部首卩,筆畫9
舒(舌旁+一):部首舌旁,筆畫8
來源:
《旌旗卷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是中國曆史上的著名将領,在戰場上,他往往用旌旗的展開和卷起來代表戰争的開始和結束。
繁體:
旌旗卷舒(繁體字:旌旗卷舒)
古時候漢字寫法:
旌旗-旌(一舀夕+巠)、旗(方心旁+方心旁+卩)
卷舒-卷(卩+卩)、舒(舌旁+一)
例句:
1. 在戰場上,征服敵人的旌旗卷起在風中飄揚。
2. 旌旗卷舒,是戰争的開始和結束,象征着戰鬥的起伏。
組詞:
旌旗飄揚、卷土重來、舒適、舒暢、卷心菜
近義詞:
旗開得勝、軍旗卷風、起旗揚幟
反義詞:
秋風落葉、雲卷雲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