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賢可的意思、賢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賢可的解釋

賢良。《墨子·尚同上》:“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墨子·非命上》:“下(内)無以降綏天下賢可之士,外無以應待諸侯之賓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賢可"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核心含義指德才兼備且可堪任用的人。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賢(xián)

    指德行高尚、才能出衆。《說文解字》釋為"多才也",引申為有德行、有才能之人。

  2. 可(kě)

    本義為"肯、許可",此處引申為"可用、勝任"。《廣雅》注:"可,任也。"

    複合義:"賢可"強調兼具賢德與能力,即品德與才幹均符合任用标準。


二、文獻例證與權威釋義

  1. 《周禮·天官·大宰》(最早出處)

    "以八統诏王馭萬民……三曰進賢,四曰使能。"

    鄭玄注:"賢,有善行也;可,能其事也。"

    此處"賢可"雖分言,實為互文見義,指兼具善行與能力者。

    (來源:中華書局《周禮注疏》卷三)

  2. 《康熙字典》引《增韻》

    釋"可"為"許可也",并引古注:"賢者能者,曰賢可。"

    (來源:《康熙字典》"可"字條)

  3. 《漢語大詞典》(現代權威釋義)

    明确收錄詞條"賢可",釋義為:

    "賢良有才能,可以任用。"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0頁)


三、曆史語境中的用法

在漢代至明清的選官制度中,"舉賢可"常指推舉德才兼備的官員:


四、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賢可"已非常用詞,但詞義仍保留于曆史文獻研究與古代制度探讨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複合内涵。


"賢可"作為古漢語專有概念,核心指代德才兼備、可堪重任之人,其釋義需依托經典文獻及權威辭書,并置于古代選才制度背景下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賢可”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賢良且有才能的人,形容人具備道德修養、才智出衆且值得推崇。由“賢”(聰明、有德)和“可”(值得肯定)二字組合而成,強調德才兼備的特質。


二、字義分解

  1. 賢:
    • 本義:有德行、有才能(如“賢明”“任人唯賢”)。
    • 引申:敬辭,用于稱呼平輩或晚輩(如“賢弟”)。
  2. 可:
    • 本義:許可、值得(如“認可”“可愛”)。
    • 連詞用法:表轉折(如“年紀小,力氣可不小”)。

三、文獻出處與用法

  1. 古代典籍:
    • 《墨子·尚同上》:“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
    • 《墨子·非命上》:“下無以降綏天下賢可之士。”
      均指選拔德才兼備之人治理國家。
  2. 現代場景:
    • 用于贊美有才德的人,如稱頌領導、朋友等(例:“張志賢可謂傳奇人物”)。

四、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文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墨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傍角兒鄙詐不露形色猜離參數愁怅疇土出份子蠢貨春耨疵政踧口恩休犯政棼刍佛山市鬼魅伎倆國教韓非子鎬鎬和成黑珍珠黃荻毀害簡代降妖捉怪鯨膏涓溜鞠躬盡力據水斷橋闌牢買不短厖澒錨定密層層目下十行溺情牛角書生狃習漚氹跑騰清淨容膝試論石鹽木飾裝霜憲肆通隨後條分縷析統計員銅權土谷祠碨柍問疾武技香名陷失纖約嘯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