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鳥栖 ”。
亦作“ 鳥栖 ”。鳥栖息。亦謂如鳥之栖息,形容固守。《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若此而不得,則臣請輓屍車而寄之于國門外宇溜之下,身不敢飲食,擁轅執輅,木乾鳥栖,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 張純一 校注:“比喻如鳥栖木,任其乾枯而不移。”《晉書·羊祜傳》:“乘勝席卷,徑至 成都 , 漢中 諸城,皆鳥栖而不敢出。”
“鳥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鳥栖”指鳥類栖息的行為,即鳥類停留在樹枝、屋檐等高處休息的狀态。該詞在古籍中常寫作“鳥栖”或“鳥棲”,兩者通用。
比喻固守
在《晏子春秋》中,“木乾鳥栖”被用來形容堅守不移的狀态,如同鳥栖息于枯木,即使環境惡劣也不離開。
例如《晉書·羊祜傳》描述城池固守時,用“鳥栖而不敢出”比喻軍隊堅守不出。
文學意象
古代文學中,鳥栖常與自然景象結合,如“瑞鳥栖集,繁花争豔”(出自例句),體現祥和意境。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晚年安逸生活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願景(注:此說法來自低權威性網頁,需謹慎參考)。
需注意,“鳥栖”的現代引申義(如比喻退休生活)多見于非權威解讀,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晏子春秋》《晉書》等文獻。
《鳥栖》是一個漢字詞彙,通常用作動詞。指鳥類在樹上停歇、栖息。在這個詞中,鳥是鳥類的意思,而栖是停歇或栖息的意思。
根據部首、筆畫和拼音,鳥栖可以拆分為:鳥 (丿一丶) :部首為“鳥”,四畫,拼音為“niǎo”;和 栖 (木旨丶):部首為“木”,九畫,拼音為“qī”。
《鳥栖》一詞的來源比較直接,它由“鳥”和“栖”兩個字組合而成。 這個詞在簡體漢字中用“鳥栖”表示,而在繁體字中則為“鳥棲”。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時漢字字典,鳥栖可以寫為“鳥棲”。雖然字形有所變化,但發音和詞義保持不變。
1. 鳥栖在茂密的樹枝上。
2. 晨曦中,鳥兒飛回栖地。
組詞:鳥巢、栖息地、栖木、鳥群、栖身等。
近義詞:鳥憩、鳥處、栖息、栖身等。
反義詞:飛翔、遷徙、離樹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