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處物的意思、處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處物的解釋

(1).審識事物。《國語·魯語上》:“夫仁者講功,而智者處物。”

(2).對待人和事物。《莊子·知北遊》:“聖人處物不傷物,不傷物者,物亦不能傷也。”《北齊書·司馬子如傳》:“ 子如 性滑稽,不治檢裁……素無鯁正,不能平心處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處物"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人與外界事物的互動關系。《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處理事務;對待事物"㈠。該詞由"處"(處理、對待)和"物"(事物、對象)構成,包含三層遞進内涵:

一、本義層面指具體事務處理。《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強調其包含"對客觀事物的應對方式",如《禮記·中庸》"誠者物之終始"鄭玄注"處物言誠之體用",體現處理事務時的真誠态度㈡。

二、引申為處世哲學。清代學者戴震在《孟子字義疏證》中提出"處物為義"的命題,主張處理事物要符合道德準則㈢。現代語義學研究中,該詞常被用以讨論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關系"的實踐智慧。

三、哲學内涵指向主客體關系。《中國哲學大辭典》特别指出,在道家思想體系中,"處物"強調順應自然規律的處世态度,如《莊子·知北遊》"聖人處物不傷物"的表述,體現物我和諧的理念㈣。

注:

㈠ 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㈡ 引自《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版)

㈢ 轉引自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中華書局1982年校注本)

㈣ 摘錄自《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處物”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ǔ wù,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詞義解析

  1. 審識事物
    指通過理性分析來認識事物的本質或規律。例如《國語·魯語上》提到“智者處物”,強調智慧體現在對事物的深刻理解。

  2. 對待人和事物
    側重于處理人際或與外界的關系,要求以平和、公正的态度應對。《莊子·知北遊》中“聖人處物不傷物”即體現這種境界,意為高明的人與萬物相處而不造成傷害。


二、古籍出處與用法


三、現代延伸與哲學内涵

“處物”在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處世之道,強調:


四、示例與用法

  1. 文學創作:
    明代浦源詩句“影落畫屏何處物”,借“處物”表達對物象的審視與寄托。
  2. 日常語境:
    如“善處物者能化沖突為和諧”,強調處理矛盾的能力。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現代研究,可參考《國語》《莊子》及相關哲學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行拜表敗缺暴君鼻瘜不挂眼産權證乘間抵隙秤友寵契蟲魚學春旱從父姊妹從衛寸積铢累大集雕翎多聞阙疑獨善其身飛丁風疹塊分售服練韓朋鳥鴻翥換頭呼雉呵盧教廷計課居官克臻兩稅梁州令靈府六夷裡行裡應外合淪弊滿山遍野枚馬眇忽漂母進飯飄飐破析慊恨情禱清位秦豔三形實繁有徒時乖運蹇嗣後泰河螳蜋奮臂挺挺土混混惋歎銜指虓險逍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