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灑翰的意思、灑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灑翰的解釋

猶灑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若銷鑠精膽,蹙迫和氣,秉牘以驅齡,灑翰以伐性,豈聖賢之素心,會文之直理哉?” 唐 杜甫 《陳拾遺故宅》詩:“到今素壁滑,灑翰銀鈎連。”《舊唐書·德宗紀論》:“加以天才秀茂,文思雕華。灑翰金鑾,無愧 淮南 之作。” 宋 陳郁 《話腴》:“偶灑翰於小白團扇,書七言十四字。”參見“ 灑筆 ”。


揮筆書寫。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五:“灑翰贈言終不許,援琴請盡奴衷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灑翰”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ǎ hàn,其核心含義與古代書寫、文學創作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原指“揮毫書寫”,即用筆蘸墨後自如地書寫文字,強調動作的流暢與灑脫。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中提到“灑翰以伐性”,指通過書寫抒發心性。

  2. 引申義
    後逐漸擴展為形容書法或文學創作時的文思敏捷、筆觸潇灑。例如唐代杜甫《陳拾遺故宅》詩雲“到今素壁滑,灑翰銀鈎連”,贊美書法筆勢如銀鈎般遒勁連貫。


用法與演變


相關近義詞


權威來源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文心雕龍》或杜甫詩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灑翰的意思

灑翰是一個具有文學意涵的詞彙,主要指的是用毛筆寫字。該詞源于中國的古代文化,是文人雅士喜歡使用的一個詞彙。

拆分部首和筆畫

灑翰的拆分部首為氵(三點水)和博(十字),總共有20個筆畫。

來源

灑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人雅士。他們經常使用毛筆來寫字,并以此來展示他們的才華和獨特的藝術美感。灑翰也常用于描述文人的書法作品。

繁體

灑翰的繁體字為灑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灑翰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的灑翰字形更加繁複,筆畫結構較複雜,但基本造型保持一緻。

例句

1. 李白揮毫灑翰,字字生動有韻味。

2.宋代的蘇轼被譽為灑翰之才,在書法界有着很高的地位。

組詞

1. 灑墨:用毛筆将墨汁灑在紙上,以形成文化藝術作品。

2. 翰墨:指文人用毛筆書寫的字畫,也是指才華出衆的文人。

近義詞

1. 書寫:指用筆或其他工具将文字表達出來。

2. 寫字:指用筆或其他工具将文字用于表達或記錄。

反義詞

1. 塗抹:指用手或刷子等将顔料、墨汁等塗抹到物體上。

2. 擦拭:指使用紙巾、布等物品擦去物體表面的污漬或顔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