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鄉裡的執役者。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編審·總論》:“丁銀大有輕重,故屆期審丁不可不慎。除新成之丁例令戶長舉報入冊;逃亡老絶,許裡遞公舉,以定開除。”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編審·總論》:“鄉紳供丁多至數十名,青衿亦有十數丁者,每有差徭,裡遞不敢派及。”
“裡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根據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記載:
如需進一步了解語境,可參考《福惠全書》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
《裡遞》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描述信息傳遞的過程。它的意思是“傳遞消息、傳達信息”。在現代漢語中,它常常用來表示通過不同的媒介傳遞信息,如書信、電話、電子郵件等。
《裡遞》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裡”字的部首“裡”,右邊是“遞”字的部首“辶”。它的總筆畫數為10筆,其中“裡”字為7筆,而“遞”字為3筆。
《裡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它的繁體字形為「裡遞」(讀音:li3di4)。繁體字是漢字的一種變體形式,主要在中國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裡遞》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稍有差異,但整體的意思和用法與現代漢字相同。
1. 他通過手機裡遞了一條短信給我。
2. 她的好友給她寫了一封裡遞,表達對她的關心。
組詞:傳遞、信息、接收;
近義詞:傳送、傳達、遞送;
反義詞:接收、保留、隱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