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的意思、年齡的詳細解釋
年齡的解釋
1.人或其他生物已經生存的年數。
詞語分解
- 年的解釋 年 á 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一年。三年五載。 每年的:年會。年鑒。年利。年薪。 一年的開始:年節。新年。 有關年節的(用品):年畫。年禮。年貨。 時期,時代:近年。年華。年號(a.帝王用的紀年名稱;
- 齡的解釋 齡 (齡) í 歲數:年齡。高齡。松齡鶴壽。 年數:工齡。黨齡。軍齡。教齡。 筆畫數:; 部首:齒;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年齡的漢語詞典釋義
年齡指個體從出生到計算時為止的生存時間長度,通常以周年為單位計算。該詞由“年”(時間單位)和“齡”(表示年限、歲數)構成,核心含義為人或動植物已生存的年數。
權威釋義與擴展解析
-
基礎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釋義為:“人或動植物已經生存的年數”,如“入學年齡”“退休年齡”。該定義強調時間跨度的客觀性,是法律、社會規範中界定權利與義務的基礎依據。
-
詞源與構詞分析
- “齡”的本義:從“齒”部,原指牙齒生長周期(如“龆齡”代指童年),後引申為生物生長的階段标記。
- 社會文化延伸:漢語中“年齡”常與身份綁定,如“及笄之年”(女子15歲)、“弱冠”(男子20歲),反映傳統禮俗對生命階段的劃分。
-
法律與社會應用
- 法定節點:中國《民法典》規定18周歲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勞動法》界定16周歲為最低用工年齡。
- 社會統計意義:人口學中“年齡結構”直接影響經濟政策制定(如老齡化指數),體現其宏觀價值。
學術與跨學科視角
- 生物學:年齡标記生長發育階段,如樹木“年輪”、動物“齒齡”。
- 心理學: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将兒童思維演進按年齡分為4階段,凸顯其與能力關聯性。
- 語言學:年齡方言差異(如新老派發音)成為社會語言學研究變量。
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許慎(漢).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整理本.
- 彭林.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 中華書局, 2004.
- 國家統計局. 《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 統計出版社.
- 林崇德. 《發展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網絡擴展解釋
“年齡”是一個常用詞彙,通常指個體從出生到當前時間所經曆的時間長度,以年為單位計算。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和相關延伸:
1. 基本定義
- 生物學角度:年齡是生物存活的時間度量,用于描述生命階段(如嬰兒、青少年、成年、老年)。例如,人類的平均壽命約為70-80年,而某些動物的壽命可能僅有幾年或數十年。
- 社會與法律角度:年齡常作為權利義務的劃分标準。例如:
- 法定成年年齡:多數國家定為18歲(部分國家為16歲或20歲)。
- 退休年齡:中國目前男性60歲、女性55歲(幹部)或50歲(工人)。
- 刑事責任年齡:中國為12周歲以上需承擔特定刑事責任。
2. 相關概念
- 虛歲與周歲:
- 虛歲:中國傳統計算方式,出生即算1歲,之後每過一次春節增1歲。
- 周歲:國際通用标準,出生為0歲,每過一次生日增1歲。
- 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
- 生理年齡:身體機能的實際老化程度(可能與實際年齡不符)。
- 心理年齡:個體心理成熟度,如“少年老成”指心理年齡高于實際年齡。
3. 文化與社會意義
- 年齡禁忌:某些文化中直接詢問他人年齡可能被視為不禮貌,尤其是對女性或長者。
- 年齡象征:不同文化對年齡賦予特殊意義,例如:
- 日本“還曆”(60歲)被視為重要人生節點。
- 中國傳統文化中“六十甲子”“七十古稀”等說法。
4. 特殊用法
- 非生物體的“年齡”:可比喻事物存在的時間,如“地球年齡約45億年”“這棵樹的樹齡超過千年”。
- 數據統計:在人口學中,年齡是分析人口結構(如老齡化社會)、經濟規劃等的重要指标。
若需進一步了解年齡相關的法律條款、文化差異或具體計算方法,可提供更具體的場景,我将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寶珪被搭子波遷不撐達成孰楚妃吟邨店大憝當康彈弦大嚣燈匣子典切雕栊雕弱丁身地坐鬥獻放遣房烝乏月風訊赗助伏利騧馬孤恩閨壼過中黑甲赫斯之威火居駕跨簡字解放前介壽進競開生面殼葉口業塊兒八毛糧站令族毛毳皮帛鎗洋秦望認錯軟環境乳窟馺娑上先失主驷不及舌完糧威福自己違禮狹薄鮮媚曉熟磍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