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過了中年。《楚辭·九辯》:“時亹亹而過中兮,淹蹇留而無成。” 王逸 注:“年已過半。”
(2).過半。 宋 張耒 《上元》詩之一:“清晨謁帝 大明宮 ,拜賜歸來夜過中。”
(3).超過適當的限度。 元 姚燧 《江漢堂記》:“人見其不儉不及,不豐過中。” 元 姚燧 《國子司業滕君墓碣銘》:“刑或過中,必揆以義。”
“過中”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過了中年
出自《楚辭·九辯》:“時亹亹而過中兮,淹蹇留而無成”,王逸注“年已過半”。此義多用于古代文學中,描述人生階段。
過半
如宋代張耒《上元》詩:“清晨谒帝大明宮,拜賜歸來夜過中”,指時間或數量超過一半。
超過適當限度
元代姚燧在《江漢堂記》中提到“不豐過中”,強調事物需符合中庸之道,不可過度。
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現代某些方言(如湖北等地)中,“過中”指“中午吃便飯”,與“過早”(早餐)、“消夜”(夜宵)對應,表示非正餐的簡食。
總結
該詞既有古漢語中關于時間、限度的抽象含義,也有現代方言的具體生活場景用法。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意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楚辭》、宋詩及方言研究資料。
《過中》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過去的中部,中途,中間”。它由“辶”(走之意)和“十”(中之意)兩個部首組成。
根據筆畫統計,字母組成是由“過”(四畫)和“中”(四畫)兩個字組成的,總共為八畫。
《過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思與現代的理解相似,并常用在口語中表達過去某個時間段中的某一階段。
《過中》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過中」。
古時漢字寫法中,未見《過中》的具體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昨天去了公司,到了半路卻突然生病,隻好就醫,把辦公事情留在了過中。”
與《過中》相關的組詞有:過去、中途、中間等。
與《過中》近義詞有:過程、中間、半途等。
與《過中》反義詞有:前後、開始、結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