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業的意思、口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業的解釋

(1).佛教語。佛教以身、口、意為三業。口業,指妄言、惡口、兩舌和绮語。《大慧普覺禅師語錄》卷十九:“有一種人,早晨看經念佛懺悔,晚間縱口業駡詈人。” 宋 蘇轼 《勝相院藏經記》:“結習口業,妄言綺語,論説古今是非成敗。” 明 李贽 《與周友山書》:“況於文字上添了許多口業,平生愛國憂民上又添了許多善業。”

(2).指詩文的創作。 唐 宋 人以詩文類绮語,故相比附。 唐 白居易 《寄題廬山舊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侶》詩:“漸伏酒魔休放醉,猶殘口業未抛詩。” 宋 蘇轼 《庚辰歲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詩之二:“口業向詩猶小小,眼花因酒尚紛紛。”

(3).藉以為生的産業。《清史稿·世祖紀一》:“其令所在有司廣加招徠,給以荒田,永為口業,六年之後,方議徵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口業"是漢語中兼具宗教文化内涵與世俗用法的複合型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個語義層次:

一、基本詞義 指言語行為本身,即通過口部發聲形成的活動。《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說話的業績",強調語言表達的客觀結果。例如古籍中"恐口業之易成"的表述,即指語言行為容易造成實際影響。

二、佛教術語 在佛教三業(身業、口業、意業)體系中,特指由語言引發的善惡因果。《佛學大辭典》解釋為"由口所說善惡諸事",包含妄語、绮語、兩舌、惡口四類業障。該釋義源自《法苑珠林》卷九十:"口業四種:妄言、绮語、兩舌、惡口"。

三、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中衍生出兩種特殊用法:

  1. 指特定職業的語言勞動,如教師、主持人等依賴語言表達的工種(《現代漢語語境詞庫》)
  2. 作為婉辭,隱指因言語失當引發的糾紛或災禍,常見于"招惹口業""避免口業"等表達(《中華俗語大辭典》)。

以上釋義體系綜合參考了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佛學大辭典》、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編纂成果。

網絡擴展解釋

“口業”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釋:

一、佛教術語(核心含義)

口業指由言語行為産生的業力,屬于佛教“三業”(身業、口業、意業)之一,包含四種不良言語行為:

  1. 妄語:虛妄不實的謊言,如欺騙、誇大事實。
  2. 惡口:粗鄙罵詈之語,如辱罵、詛咒。
  3. 兩舌:挑撥離間,如搬弄是非、制造矛盾。
  4. 绮語:華而不實的言辭,如淫穢語、煽動性言論。

佛教認為口業會影響修行,需通過“口業清淨”約束言語,即不犯上述四過,以積累善業。


二、文學創作(引申義)

唐宋時期文人将詩文創作類比為“绮語”,因此“口業”也被引申為文學創作活動。例如:


三、其他含義

  1. 謀生産業:少數文獻中,“口業”指藉以為生的職業,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2. 語言能力:現代引申為“說話的技巧”,強調口才和表達能力。

綜合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罷吏悲恐筆直布幹常因朝祥朝真敷藻幹重哥降節宮衛兵黑咕嚨冬哄笑幻茶恚怒揮日儉恡蛟羊家燕解脫履紀綱院矜窮九河季鷹鲈拒捕魁首惏栗老鲫溜兩朝利鋒淩虛流電曆問論人羅落綠衣黃裡孟津末筵母株齧龁偏禅聘射棋燈氣奪起樂權備人心難測三國演義射招逝沒鐵筋體類突鏡屯險委獻小鬥銷難嘯咤風雲谺然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