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獸皮和絲帛。古代舉行結盟、朝會等大事時所持的禮物。《周禮·春官·大宗伯》:“孤執皮帛。” 鄭玄 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為之飾。皮,虎豹皮;帛,如今璧色繒也。” 賈公彥 疏:“言‘表以皮為之飾’者,凡以皮配物者皆手執帛以緻命而皮設於地。”《莊子·讓王》:“ 太王亶父 居 邠 , 狄 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漢 張衡 《東京賦》:“璧羔皮帛之贄既奠,天子乃以三揖之禮禮之。”
“皮帛”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皮帛”指獸皮和絲帛的結合體,是古代舉行重大儀式(如結盟、朝會、祭祀)時的重要禮儀用品。其中:
二、曆史出處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兩類場合:
四、綜合意義
該詞不僅指具體物品,更承載禮制文化内涵,通過貴重材質的結合,強化儀式莊重性。其使用需符合“凡以皮配物者皆手執帛以緻命而皮設於地”的規範,即儀式中執帛為禮、陳皮于地的程式。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周禮》鄭玄注本及《東京賦》相關注釋。)
《皮帛》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皮(pí)和帛(bó),皮的部首為⺺(pǐ),帛的部首為巾(jīn)。
《皮帛》的意思指的是用來制作衣物、書籍等的材料,特指古代用動物的皮毛和蠶絲制成的紡織品。
該詞源自古代漢語,最早出現于《詩經·大雅·皮裘》中。在繁體字中,皮帛的寫法為「皮礽」。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以《說文解字》所列的古字形為例,皮的古字形為「⺈幹」,帛的古字形為「巾白」。
以下是一些使用詞語《皮帛》的例句:
1. 古代的貴族常常身着華麗的皮帛,展現出其顯赫的身份地位。
2. 這本書是用高質量的皮帛制作而成的,非常珍貴。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組詞:
1. 皮衣:用皮革制作的衣服。
2. 帛書:用絲織成的書寫材料。
3. 絲綢:以蠶絲為原料紡織成的一種紡織品。
以下是一些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皮革、紡織品
反義詞:金屬、塑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