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完糧的意思、完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完糧的解釋

[pay the grain tax] 交納錢糧

詳細解釋

舊指交納田賦。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田家樂》:“完糧日到城中買一面逢逢社鼓,隻等賀新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那灘上的居民,除了完糧以外,絶不進城。” 趙樹理 《催糧差》:“抗戰以前,還沒有咱們解放區這統一累進稅制度,征收田賦,還是用前 清 的糧銀制,俗話叫‘完糧’,也叫‘點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完糧”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完糧”指舊時百姓向官府交納田賦(即土地稅)的行為,主要形式為繳納糧食或折算為錢款。該詞常見于明清至民國時期的文獻中,屬于農業社會的稅收制度術語。

二、曆史背景與制度

  1. 稅收形式:清代采用“糧銀制”,農民需按田畝數量繳納糧食或銀錢,稱為“完糧”或“點糧”。
  2. 制度演變:抗戰前,中國部分地區仍沿用此制度,後逐漸被統一累進稅取代。

三、文獻例證

四、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不用于實際稅收場景,僅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用以反映舊時社會制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稅制演變,可參考《洄溪道情·田家樂》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完糧》這個詞的意思

《完糧》在漢語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吃光了所有的糧食”或者“消耗殆盡”。它常用來形容人或物已經耗盡了所有的物質資源,已無法再繼續支撐下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完糧》的拆分部首是“⺮”(竹)和“米”(谷),筆畫分别是4畫和5畫。

來源

《完糧》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其中形容主父奢敗無度,被比作“吃光了所有的糧食”。後來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形容資源耗盡、無法繼續向前發展的情況。

繁體

《完糧》的繁體字為「完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常常有所變化。在古時候,《完糧》這個成語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他對這個項目投入了太多的資金,已經完糧了。

2. 這家公司經營不善,很快就會完糧。

組詞

完滿、完美、完善、完結

近義詞

用盡、耗盡、枯竭

反義詞

富裕、充裕、豐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