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恩,背棄恩德。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 陵 雖孤恩, 漢 亦負德。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 陵 誠能安。”《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臣叔父 援 孤恩不報,而妻子特獲恩全,戴仰陛下,為天為父。” 李賢 注:“孤,負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你到家道與 鶯鶯 ,都為他家害得人來病。咱家乾志誠,不望他家,恁地孤恩短命!”
“孤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負恩、背棄恩德,多用于表達對他人恩惠的辜負或忘恩負義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孤”在此處意為“負”(背離、違背),“恩”指恩德、恩惠。組合後表示對他人恩情的背棄或辜負。例如《答蘇武書》中“陵雖孤恩,漢亦負德”,即用此意。
字義拆解
語境用法
多見于古典文獻,強調單方面辜負恩德的行為。例如《後漢書》提到馬皇後自述“臣叔父援孤恩不報”,即指未報答恩情。
《答蘇武書》(舊題漢·李陵)
“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 李陵自述雖辜負漢朝恩德,但漢朝亦有虧欠。
《西廂記諸宮調》(金·董解元)
“恁地孤恩短命” —— 指責對方忘恩負義。
“孤恩”一詞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報恩”倫理的重視,通過背棄恩德的行為映射人際關系的失衡。其釋義可概括為:因私利或疏忽而辜負他人恩惠,屬貶義表達。
孤恩是指單獨的、獨特的恩惠或恩情。它強調了特殊、不同尋常的恩德或情誼。
《說文解字》認為孤是由字根“八”和聲符“後”組成。八表示個體的數目,後表示獨立、孤立的意思。恩由心旁和因組成。心旁表示與情感、心理有關,因表示來自于。
根據筆畫順序來看,孤的筆畫數為4,恩的筆畫數為9。
《孤恩》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無衣》中:“無衣,無衣,何夜也哉?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之遠之,子之來之。及我困之,長夜之永。”這裡的“良人”指的是賜予恩惠的有德之人。
後來,“孤恩”逐漸成為描述特殊、獨特恩情的說法,并在文學作品和口語中廣泛使用。
《孤恩》的繁體字為「孤恩」,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孤恩可以以另外幾種寫法來表達。例如,孤可以寫作「孑孑」,恩可以寫作「㝵㝵」。
1. 這位老人曾經對我有過很大的幫助,我對他的孤恩感激不盡。
2. 他總是不計回報地幫助别人,他的孤恩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 孤男寡女
2. 孤兒
3. 孤立
1. 殊恩
2. 特殊恩情
3. 異乎尋常的恩德
1. 平凡恩情
2. 普通恩惠
3. 一般待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