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侯的意思、布侯的詳細解釋
布侯的解釋
布制的箭靶。《儀禮·鄉射禮》:“凡侯,天子熊侯,白質;諸侯麋侯,赤質;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 俞樾 《群經平議·儀禮一》:“虎、豹、鹿、豕言畫,而熊、麋不言畫,則熊侯、麋侯皆皮侯也。” 俞樾 《群經平議·儀禮一》:“皮侯者,以布為質以皮為飾也……獸侯不用皮為飾,則止是白布,故有布侯之名,布侯者,别以皮侯而言之也。”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 侯的解釋 侯 ó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侯門。公侯。封侯。諸侯。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間的尊稱。 姓。 侯 ò 〔閩侯〕地名,在中國福建省。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布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射禮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布侯指古代射禮中使用的布制箭靶。根據《儀禮·鄉射禮》記載,不同等級的射禮使用不同材質的箭靶:
- 天子:熊侯(以熊皮裝飾,白底)
- 諸侯:麋侯(以麋鹿皮裝飾,紅底)
- 大夫:布侯(布制,畫虎、豹圖案)
- 士:布侯(布制,畫鹿、豕圖案)
2.材質與等級差異
- 天子、諸侯的箭靶以動物皮毛裝飾(稱為“皮侯”),而大夫、士的箭靶為純布制,僅用顔料繪制動物圖案,因此統稱“布侯”。
- 俞樾在《群經平議》中進一步解釋:“布侯”與“皮侯”相對,特指無皮毛裝飾的布質箭靶。
3.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布侯”可拆解為“布”(分配)與“侯”(封爵),引申為“掌握權勢的人”。但這一解釋缺乏古代文獻直接支持,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理解,需謹慎使用。
4.現代用例
在當代,“布侯”偶爾出現在人名或特定語境中(如侯瓒姐妹訴訟案中的“侯躍華”),但與詞彙本義無關。
“布侯”的核心含義是古代禮儀中的布制箭靶,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其本義與可能的引申用法。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儀禮》及清代學者俞樾的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侯》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 布侯是指古代中國的一種貴族封號,相當于現代的一種爵位。布侯通常是掌管一定領地的貴族,同時也是朝廷重要職位的擔任者。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布 - 部首:巾,筆畫:5
- 侯 - 部首:人,筆畫:7
來源:
- 布侯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西周時期,具體來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戰國時期。
繁體:
- 布侯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變化,但布侯的基本形态保持不變。
例句:
- 周朝時,布侯是國家的重要官職。
組詞:
- 布陣、侯服、布置、侯爵
近義詞:
- 侯爵、把玩、輔弼
反義詞:
- 平民、百姓、庶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