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orest tree]∶生長在樹林中的樹
(2) [forest;grove;woods]∶樹林
林木蔥郁
(1).樹林。《荀子·勸學》:“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衆鳥息焉。” 三國 魏 曹植 《上疏陳審舉之義》:“蚌蛤浮翔於 淮 泗 ,鼲鼬讙譁於林木。” 宋 文天祥 《翠玉樓晚雨》詩:“林木蔽虧煙斷續,江流曲折雨橫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鄭刺史祠》:“比紆廻出林木,日已将夕。”
(2).木材。《墨子·雜守》:“重五斤已上諸林木,渥水中,無過一茷。” 孫诒讓 間诂:“重五斤以上謂材木之小者。”
“林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
在林業領域,林木是森林中所有喬木的總稱,構成森林的主體,具有經濟價值和生态功能:
如需更專業的法律或林業定義,可參考《森林法》或相關行業标準。
《林木》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大片的樹木。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山區或森林中的樹木茂盛、繁多。
《林木》的拆分部首是木,它是一個常見的字根。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傳統的《林木》字總共有8畫。
《林木》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的發展。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金文時期的甲骨文。隨着語言和文化的發展,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林木》的形态保持不變,仍然是「林木」。
根據《康熙字典》的古代漢字寫法記載,《林木》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木木」。
1. 這片山區盛産各種各樣的林木。
2. 她喜歡散步在林木蔥茏的公園中。
3. 這座莊園裡的林木修剪得非常整齊。
1. 林海:指廣袤的森林。
2. 林蔭道:指兩旁有樹木的道路。
3. 木本植物:指把養分貯存于樹幹内部的植物。
1. 樹林:與《林木》意思相近,指一片集中的樹木。
2. 樹木:與《林木》意思相同,指大片的樹木。
3. 森林:與《林木》意義相近,指樹木茂盛的地區。
1. 田野:與《林木》相反,指沒有樹木的開闊平地。
2. 草原:與《林木》相對,指大片長滿草的草地。
3. 沙漠:與《林木》截然不同,指沒有植被的幹旱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