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螌蝥的意思、螌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螌蝥的解釋

即斑6*蝥。有黑色硬殼。鞘翅基部有兩個大黃斑,中央前後各有一黃色波紋狀橫帶。足具黑色長絨毛,關節處能分泌黃色毒液,皮膚接觸後能起水泡。成蟲危害大豆、花生等農作物。中醫入藥,有毒,主治瘰疠惡瘡等。《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颠頂骨》:“用不去油巴豆一個,螌蝥三個,麝香少許,以蔥涎蜂蜜和撚如麥粒形,絲棉裹置耳中,響聲如雷,勿得驚懼,待二十一日,耳中有濃水流出,方可去錠,奇妙無比。”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二·斑6*蝥》:“斑,言其色;蝥,刺,言其毒如矛刺也。亦作螌蝥,俗誤為斑貓。”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螌蝥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螌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螌蝥(拼音:bān máo)指一種有毒昆蟲,即斑蝥,屬于鞘翅目芫青科昆蟲。其名稱中的“螌”可能為“斑”的通假字,表示斑點;“蝥”則特指這類甲蟲。

二、特征與用途

  1. 外形特征:成蟲體表有黃黑色斑紋,腿細長,鞘翅堅硬。
  2. 毒性:斑蝥體内含斑蝥素,接觸皮膚會引起水疱,誤食可中毒。
  3. 藥用價值:傳統中醫将其炮制後入藥,用于治療瘡毒、癬症等,但需嚴格控制劑量。

三、文獻記載

四、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斑蝥的現代分類或具體藥理作用,建議參考生物學或中醫藥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螌蝥》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螌蝥(bāng máo)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它指的是一種昆蟲,又被稱為蛇絲蟲。螌蝥主要生活在山區或草地地帶,屬于一種非常小型的蛾類昆蟲。 拆分部首和筆畫 螌蝥的拆分部首是蟲(chóng),它由7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螌蝥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見,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者特定的領域中,比如古醫學。在繁體字中,螌蝥的寫法為「螌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螌蝥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古文字典的記載,有些文獻将螌蝥寫作「蚿蛑」或者「盤蟲」。 例句 1. 這種山區才有的螌蝥,通常在夜間飛行。 組詞 螌蝥作為一個獨立的詞彙,并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主要用來指代一個特定的昆蟲。 近義詞和反義詞 由于螌蝥是一個較為專業的詞彙,所以沒有明确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