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果名。即樝子。小於木瓜,味酸澀。《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後因以比喻投贈的物品。 唐 錢起 《重贈趙給事》詩:“能迂騶馭尋蝸舍,不惜瑤華報木桃。” 宋 司馬光 《席上賦得榛子》詩:“雖無木桃贈,投此寄情親。” 沉昌眉 《颍若有寄亞子紅豆之作步原韻和之》:“瓊瑤亦非珍,木桃亦非陋。”參見“ 木瓜 ”。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樝子》。
(2).大桃子。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桃之大者,名木桃。”
“木桃”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植物名稱(樝子)
木桃學名“狹葉木瓜”或“毛葉木瓜”,屬于薔薇科植物,果實較小,味酸澀,與木瓜類似但更小。其果實可入藥,性味酸澀、平,具有收斂止瀉、和胃止吐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吐瀉轉筋、痢疾等症。
大桃子的别稱
在古籍中,“木桃”也指較大的桃子。如南朝梁代任昉《述異記》記載:“桃大者為木桃”。
源自《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以木桃象征投贈的禮物,表達禮尚往來的傳統美德。唐代詩人錢起、宋代司馬光等也曾引用此典。
“木桃”一詞既有植物學定義(藥用樝子),也有文學意象(大桃子或投贈象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分布或藥用細節,可參考植物學資料或古籍文獻。
木桃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指的是一種水果。漢字“木桃”可以分解成兩個部首,分别是“木”和“桃”。其中,“木”是指樹木,代表着木質的外表;“桃”則指的是桃樹和桃子,代表着此水果的特征。
根據筆畫來拆分,“木桃”共包含8個筆畫。其中,“木”包含4個筆畫,“桃”包含4個筆畫。
“木桃”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體來說,它起源于《詩經·衛風·木瓜》一詩中的“彼瓜之瓞,疑畏我私。既戒既醉,至于枳棘。”在這首古詩中,作者通過形容“木瓜”來表達心中的情感。隨着時間的推移,“木瓜”逐漸演變為現今我們所說的“木桃”。
在繁體字中,“木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無太大差異。
在古時候,有幾種不同的漢字寫法用于表達“木桃”。這些寫法中包括:“牧桃”、“木陶”和“木糖”。這些寫法雖然發音相似,“木桃”的概念都是相同的。
下面是一個例句:小明在果樹上摘下一顆成熟的木桃。
與“木桃”相關的組詞有:桃花、桃林、桃園、桃葉等。
近義詞可以是:油桃、水蜜桃。
反義詞可能是:枯萎、幹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