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黍的意思、毫黍的詳細解釋
毫黍的解釋
毫毛與黍粒。比喻極微小。 清 恽敬 《上汪瑟庵侍郎書》:“析毫黍之理,舉邱山之事,恐未能盡其精微,周其博大。”
詞語分解
- 毫的解釋 毫 á 細長而尖的毛:毫毛。毫發(?)。毫末(喻極微小的數量或部分)。絲毫。 指毛筆:揮毫。毫素。 中國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繩:頭毫。二毫。 中國市制計量單位,十毫等于一厘(長度、地積、重量單位);一百平
- 黍的解釋 黍 ǔ 〔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葉線形,子實淡黃色,去皮後稱黃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後有黏性。 筆畫數:; 部首:黍;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毫黍的漢語詞典釋義
“毫黍”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毫”和“黍”兩個表示微小計量單位的名詞組合而成,在古漢語中主要用于形容極其微小的數量、長度或差異。其核心含義是極其微小、細微。
-
字義分解與合成:
- 毫 (háo): 本義指鳥獸在秋天新生的細毛,引申為極小的長度單位(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或重量單位(十毫為一厘)。泛指極其細微之物。
- 黍 (shǔ): 本義指黍子(一種谷物)。古代常用黍粒作為微小的計量基準。例如,古人以中等黍粒的縱長為一分(十分為一寸),百黍的重量為一铢(二十四铢為一兩)。因此“黍”也常用來表示微小的量度。
- 毫黍: 将“毫”與“黍”這兩個本身就代表極微小單位的詞組合,起到強調和疊加的作用,表示比毫或黍單獨表示的程度還要微小,即“毫厘之差,黍粒之微”,形容極其細微、微乎其微。
-
核心釋義:
- 形容極其微小的數量、長度、重量或差異。 這是最常用和最核心的含義。常用來描述事物之間差别極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或者要求精确到極點,不容有絲毫差錯。
- 引申義: 可泛指任何極其細微的事物或程度。
-
典型用法與引證:
- 用于計量或比較: 常見于古代天文、曆法、音律、度量衡等需要極高精度的領域,形容測量或計算的精确性要求極高,不容有“毫黍”之差。
- 例:《宋史·律曆志》中常提及天文觀測或曆法推算需“無毫黍之差”,意指不能有絲毫誤差。
- 用于形容差别細微: 形容兩件事物非常相似,差别極小。
- 例:形容兩人書法造詣極高,風格“不差毫黍”,意指幾乎一模一樣,看不出差别。
- 成語應用: 衍生出成語“不失毫黍”或“不差毫黍”,意為絲毫不差,精确無誤。
-
現代應用與演變:
- 在現代漢語中,“毫黍”一詞的使用頻率已大大降低,主要出現在書面語、曆史文獻引用或特定成語中。
- 其表示“極其微小”的核心含義,在現代更常用“毫厘”、“絲毫”、“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等詞語來表達。
- 它承載了中國古代對精密計量和精益求精精神的追求,具有曆史文化價值。
“毫黍”是一個源于古代計量單位的複合詞,意指極其微小、細微,常用來形容數量、長度、重量上的極小差異或要求極高的精确度(如“不失毫黍”)。它體現了古人對精密的追求,是現代詞語“毫厘”、“絲毫”的更古老和更具象化的表達形式。
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1986). 漢語大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權威詞典釋義基礎)
- 許慎 (漢). 說文解字. (提供“毫”、“黍”字源參考)
- 脫脫 等 (元). 宋史·律曆志. (曆史文獻用例)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現代用法參照)
網絡擴展解釋
“毫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比喻手法描述極微小的事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毫黍”由“毫”(細長的毛)和“黍”(黍子顆粒)兩個意象組成,字面指毫毛與黍粒,比喻極其微小的事物或程度。例如清代恽敬在《上汪瑟庵侍郎書》中寫道:“析毫黍之理,舉邱山之事”,通過對比“毫黍”與“邱山”(大山),強調細微與宏大的反差。
二、字詞分解
- 毫:原指動物細毛,引申為極小單位(如毫米、毫克),或表示“一點”(如“毫無頭緒”)。
- 黍:一種谷物,顆粒細小,常被用作計量單位(如“不失黍累”,形容極精準)。
三、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對比句式中,如“析毫黍之理,舉邱山之事”。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多見于古典文獻或強調精确性的修辭場景。
四、關聯概念
類似表達包括“秋毫之末”(比喻極細微處)、“锱铢必較”(形容計較極小事物),但“毫黍”更側重視覺化的微小實體對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計量單位或比喻手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愛如珍寶暗行班班編類标季敝鼓喪豚冰鎮避債台澄映春貸楚媛當甯丹葉達頭魚滴墨東堂策鬥文焚銷膏梁錦繡溝壍鈎求邯鄲虱航道悍強換羊書鼲鼠火旂極大進來忌作舉子空氣浴寬宥聯合戰線聊浪利朗陸賈分金廬室蠻舶門下人妙手回春目的年糕鳥曆乾脆利索芊芊輕朱鵲厲忍讓蕤綏山阡身世蒜顆谇駡秃發玮瓌文鹓彩鳳無乃夏日可畏西泠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