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攏翅膀。 晉 陶潛 《閑情賦》:“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 南朝 梁簡文帝 《祠伍員廟》詩:“惟有三青鳥,斂翅時逢迎。” 宋 梅堯臣 《春寒》詩:“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參見“ 斂翼 ”。
“斂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收攏翅膀”,常見于文學作品中,用于描繪鳥類或昆蟲的動作。以下是詳細解析:
斂翅(拼音:liǎn chì,注音:ㄌㄧㄢˇ ㄔˋ)指鳥類或昆蟲将展開的翅膀收攏起來的動作。該詞由“斂”(收斂、收攏)和“翅”(翅膀)組成,字面意義明确。
晉代陶潛《閑情賦》
“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
此句以“斂翅”描寫雞在未鳴時的靜态,營造出清晨的靜谧氛圍。
南朝梁簡文帝《祠伍員廟》
“惟有三青鳥,斂翅時逢迎。”
通過青鳥收翅的動作,表現對神靈的恭敬姿态。
宋代梅堯臣《春寒》
“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
用蝴蝶因寒冷收翅,暗喻環境對生物行為的影響。
“斂翅”既是具體動作的寫實,也承載文學意象,常用于烘托場景氛圍或隱喻人物狀态。其古典用例豐富,現代語境中多保留原義,偶作引申。
斂翅(liǎn chì)是一個漢字詞語,漢語詞語解釋為“折疊翅膀”或“收攏翅膀”的意思。
斂翅的部首拆分為“⺍”(丬部)和“羽”(羽部),并且包含了13個筆畫。
斂翅是一個古漢字,來源于古代對于鳥類的形容詞彙。且繁體字形為“斂翅”。
根據古代字典記載,斂翅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歛翅”。
1. 鷹斂翅于高山之巅。
2. 蝴蝶在花叢間忽然斂翅。
斂羽(liǎn yǔ,把羽毛折卷)
斂貌(liǎn mào,收斂容貌)
收攏翅膀、折疊翅膀
展翅(翅膀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