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以虛聲而登高位。語本《易·中孚》:“翰音登于天,貞兇。” 清 錢謙益 《十一月初六日感恩述事》詩之十四:“天語頻煩戒翰登,可知不為點青蠅。”參見“ 翰音 ”。
“翰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古典文獻和現代工具書進行如下解釋:
核心含義
指憑借虛名或不實之聲望登上高位,帶有貶義色彩,常用于批判名不副實的晉升現象。該詞源自《易經·中孚》中“翰音登于天,貞兇”的卦辭,其中“翰音”原指雞鳴聲(《禮記》釋為祭祀用雞的叫聲),後引申為虛浮不實的聲音。
語源考據
《易經》中的“翰音登于天”被解讀為虛聲上達于天卻無實際根基,預示“貞兇”(即使行為端正也可能招緻兇險)。清代文人錢謙益在《十一月初六日感恩述事》中化用此典,以“天語頻煩戒翰登”暗喻朝廷對虛名者的警惕。
《漢語辭海》進一步指出,“翰登”的構詞法屬于典故縮略,通過截取《易經》原文中的關鍵詞形成新詞,體現了漢語詞彙演化中“用典成詞”的典型路徑。
《翰登》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多個意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指用來書寫的筆,也可以指寫字的功課。
2.古代指官員升遷時舉行的儀式。
3.指出使飛翔到極高的地方。
《翰登》的部首是“羽”,它所包含的筆畫數是20劃。
《翰登》作為一個漢字詞語,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繁體字形為「翰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翰登》為例,其古時候的寫法可以是:「翰騰」。
以下是一些關于《翰登》的例句:
1. 他用一支翰登書寫着自己的夢想。
2. 那位官員在翰登儀式上升遷了。
3. 鷹展翅翺翔,翰登于九天之上。
與《翰登》相關的組詞有:
書翰、翰墨、翰台、翰林、翰苑。
與《翰登》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筆墨、書法、鷹翔、飛升。
與《翰登》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黯淡、堕落、不受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