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擾的意思、進擾的詳細解釋
進擾的解釋
進攻騷擾。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三》:“一朝鐵路告成,窺釁 雲南 ,進擾 西藏 ,入圖 巴 蜀 。”《解放日報》1945.5.15:“四月九日, 湘西 敵寇萬餘人又發動了三路進擾。”
詞語分解
- 進的解釋 進 (進) ì 向前或向上移動、發展,與“退”相對:前進。上進。推進。躍進。進退。進取。進擊。進駐。進行(妌 )。進而。 入,往裡去:進見。進谒。進讒。 吃,喝:進食。進餐。滴水未進。 收入或買入:進
- 擾的解釋 擾 (擾) ǎ 攪亂:擾亂。擾害。擾攘(騷亂,紛亂,如“幹戈擾擾”)。幹擾。 增添麻煩:打擾(客氣話,表示給别人添了麻煩)。困擾。叨擾。庸人自擾。 馴順,安:“以佐王安擾邦國”。 畜養:“掌養猛獸而教
專業解析
進擾(jìn rǎ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軍事與行為指向的複合動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進擾”指以進攻或侵入的方式對某一區域、群體進行幹擾、破壞。其核心含義包含“主動推進”與“幹擾秩序”雙重語義,常用于描述軍事行動或群體性沖突。例如:“敵軍多次進擾邊境村落,導緻民生凋敝。”中将其定義為“進攻并騷擾”。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該詞由“進”(向前移動)與“擾”(擾亂)兩個語素構成,屬并列式合成詞。在古漢語文獻中,“進”多指軍隊推進,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載“晉師進”,而“擾”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煩也”,引申為破壞秩序的行為。兩字組合後強化了行為的目的性與破壞性。
三、語境應用
- 軍事領域:特指有組織的武裝侵襲,如“1938年日軍進擾華中地區”(《中國近代戰争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年);
- 社會行為:可引申為對規則或秩序的破壞,如“非法團夥進擾市場秩序”;
- 文學修辭:在現當代文學中偶見比喻用法,如“狂風進擾夜的靜谧”(莫言《紅高粱家族》)。
四、近義辨析
- 近義詞:侵擾(側重持續性)、襲擾(強調突然性)
- 反義詞:退守、安撫
權威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年修訂版
- 漢典(www.zdic.net)曆史用例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進擾”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ìn rǎo,其核心含義為進攻騷擾,屬于書面用語,常見于曆史或軍事語境中。以下是具體解釋和補充信息: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通過武力或策略對敵方進行攻擊并制造混亂,強調“進攻”與“騷擾”的雙重行為。
- 構成:由“進”(進攻)和“擾”(擾亂)組合而成,體現主動出擊與幹擾并存的戰術意圖。
2.文獻用例
- 鄭觀應在《盛世危言·邊防三》中提到,敵方可能通過修建鐵路“進擾西藏,入圖巴蜀”,說明該詞用于描述戰略威脅。
- 《解放日報》1945年5月15日記載了湘西戰役中日軍“三路進擾”的史實,進一步印證其軍事場景中的使用。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曆史上的軍事行動或書面語境,如戰事記錄、戰略分析等,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
- 近義詞包括“侵擾”“襲擾”,但“進擾”更強調主動進攻性。
4.補充說明
- “擾”單獨使用時,可表示“攪亂”“增添麻煩”(如“幹擾”“打擾”),但在“進擾”中特指軍事層面的擾亂行為。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盛世危言》原文或相關戰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拔寨崩骞兵書殘機嶒嵘持疑不定大喇喇道術打勤打整陡立遁流房中肥田草乖分瞽師黑沉沉狐突籍禮謹詳技窮咎徵沮散拘押所開鎮豬坎炁恐遭物議酷儒老夥計撈着列谏霖霖麻溜門徑木杮逆犯棚扒吊栲平昔品竹調絲笸籃葡萄褐切命輕緩輕辌衽裳衽席之嫌蝾螈肉卷三垣篩濾勝緻收撮司命四至外出望視無家可奔五角大樓汙濁犀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