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桃的意思、木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桃的解释

(1).果名。即樝子。小於木瓜,味酸涩。《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后因以比喻投赠的物品。 唐 钱起 《重赠赵给事》诗:“能迂騶驭寻蜗舍,不惜瑶华报木桃。” 宋 司马光 《席上赋得榛子》诗:“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 沉昌眉 《颍若有寄亚子红豆之作步原韵和之》:“琼瑶亦非珍,木桃亦非陋。”参见“ 木瓜 ”。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樝子》。

(2).大桃子。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桃之大者,名木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桃"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包含植物学定义与文学意象双重维度。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木桃特指蔷薇科木瓜属植物皱皮木瓜(学名:Chaenomeles speciosa)的别称,该植物为落叶灌木,果实呈卵球形,表皮有明显疣状突起。在文学语境中,木桃最早见于《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此处作为礼赠之物承载着先民"薄施厚报"的交往伦理。

从训诂学角度考察,《毛诗正义》注疏指出:"木桃,楙也,实如小瓜",说明其果实形态特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记载:"榠樝木、叶、花、实酷类木瓜,但比木瓜大而黄色",印证其药用植物属性。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樝"字时,特别标注"今之木桃",揭示古今异名的演变轨迹。

在文化符号层面,木桃经《诗经》经典化后,衍生出"投桃报琼"的成语,成为中华民族礼尚往来价值观的具象载体。宋代朱熹《诗集传》强调此意象"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赋予其道德教化的象征意义。现代《辞海》则从植物分类学角度,明确其与木瓜、榠楂的种属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木桃”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植物名称(樝子)
    木桃学名“狭叶木瓜”或“毛叶木瓜”,属于蔷薇科植物,果实较小,味酸涩,与木瓜类似但更小。其果实可入药,性味酸涩、平,具有收敛止泻、和胃止吐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泻转筋、痢疾等症。

  2. 大桃子的别称
    在古籍中,“木桃”也指较大的桃子。如南朝梁代任昉《述异记》记载:“桃大者为木桃”。


二、植物学特征


三、文化典故

源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以木桃象征投赠的礼物,表达礼尚往来的传统美德。唐代诗人钱起、宋代司马光等也曾引用此典。


四、总结

“木桃”一词既有植物学定义(药用樝子),也有文学意象(大桃子或投赠象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分布或药用细节,可参考植物学资料或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澳门风云白酦拌嘴保傅綳吊考讯迸伤不大点潮红撤回车辆驰声舛駮导德齐礼典切顶隔东京湾东王公堆砌敦颜犯浑粉边细丝浮伪俯育改稿谷呱呱宏猷怀砖黄瑞叫啕卷宗狂海跨总溃灭沴瘥駖磕马快手梅实敉邦靡冗木功譬如闲清利顷危七月半区区矻矻软工如初赡给圣蜕师承市估侍坐松柏之塞土蝗晩末汍汍雺雾响板险倾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