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果名。即樝子。小於木瓜,味酸涩。《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后因以比喻投赠的物品。 唐 钱起 《重赠赵给事》诗:“能迂騶驭寻蜗舍,不惜瑶华报木桃。” 宋 司马光 《席上赋得榛子》诗:“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 沉昌眉 《颍若有寄亚子红豆之作步原韵和之》:“琼瑶亦非珍,木桃亦非陋。”参见“ 木瓜 ”。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樝子》。
(2).大桃子。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桃之大者,名木桃。”
“木桃”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植物名称(樝子)
木桃学名“狭叶木瓜”或“毛叶木瓜”,属于蔷薇科植物,果实较小,味酸涩,与木瓜类似但更小。其果实可入药,性味酸涩、平,具有收敛止泻、和胃止吐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泻转筋、痢疾等症。
大桃子的别称
在古籍中,“木桃”也指较大的桃子。如南朝梁代任昉《述异记》记载:“桃大者为木桃”。
源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以木桃象征投赠的礼物,表达礼尚往来的传统美德。唐代诗人钱起、宋代司马光等也曾引用此典。
“木桃”一词既有植物学定义(药用樝子),也有文学意象(大桃子或投赠象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分布或药用细节,可参考植物学资料或古籍文献。
木桃是一个中文词汇,它指的是一种水果。汉字“木桃”可以分解成两个部首,分别是“木”和“桃”。其中,“木”是指树木,代表着木质的外表;“桃”则指的是桃树和桃子,代表着此水果的特征。
根据笔画来拆分,“木桃”共包含8个笔画。其中,“木”包含4个笔画,“桃”包含4个笔画。
“木桃”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具体来说,它起源于《诗经·卫风·木瓜》一诗中的“彼瓜之瓞,疑畏我私。既戒既醉,至于枳棘。”在这首古诗中,作者通过形容“木瓜”来表达心中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木瓜”逐渐演变为现今我们所说的“木桃”。
在繁体字中,“木桃”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无太大差异。
在古时候,有几种不同的汉字写法用于表达“木桃”。这些写法中包括:“牧桃”、“木陶”和“木糖”。这些写法虽然发音相似,“木桃”的概念都是相同的。
下面是一个例句:小明在果树上摘下一颗成熟的木桃。
与“木桃”相关的组词有:桃花、桃林、桃园、桃叶等。
近义词可以是:油桃、水蜜桃。
反义词可能是:枯萎、干燥。
柏檟抱鸡婆北京古观象台禀假不独不茹柔不致沧海横流阐释乘方刺面獃串了皮呆呆呆达人知命點頭咂嘴夺却繁费观井鬼胆鼓盆之戚寒禁弘致焕衍魂出艰险窖货胶粘剂精虫竞朗鸡珠巨伯戾戾里闾篱子緑豆貊鞨囊楮啮檗吞针趄趄趔趔青紫七叶貂曲屋扫箒时臣湿阴顺注四分肆掠素意傥傥铁犀挺身通力王国僞笋下牢乡兄小婶娘邪孽袭故蹈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