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由天子所任命的諸侯之卿。《左傳·成公二年》:“不使命卿鎮撫王室。” 楊伯峻 注:“‘命卿’,由 周 王室加以任命之卿。《禮記·王制》:‘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可見‘命卿’制度之一斑。”《漢書·王嘉傳》:“‘故繼世立諸侯,象賢也。’雖不能盡賢,天子為擇臣,立命卿以輔之。” 顔師古 注:“命卿,命於天子者也。”
(2). 漢 代縣丞、縣尉皆受命于朝廷,故亦稱命卿。《漢官儀》卷上:“大縣,丞、左右尉,所謂命卿三人。小縣,一尉、一丞,命卿二人。”
“命卿”是古代官職制度中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因曆史時期不同而有所差異:
由周天子直接任命的諸侯國高級官員,常見于周朝分封制。例如:
漢代将部分地方官職納入中央任命體系,特指:
該詞體現了古代中央集權在官職任命中的演變:周代通過命卿制維系分封體系,漢代則将其轉化為郡縣制下的中央集權手段。兩個時期的含義雖有差異,但核心均指向“受命于最高權力機構的官員”。
命卿(mìng qīng)是一個常見的詞語,主要用于古代文學和詩詞中,表示稱呼對方為“卿”(qīng),表達對對方的尊敬和贊美之意。
命卿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卩”,其中“口”是8畫,表示聲音;而“卩”是6畫,表示勾玉。整個詞共有14畫。
命卿一詞源于古代文化傳統,出自《詩經·唐風·葛生》:“綢缪牽女,箫韶九成,還命卿卿。天地有恒。”其中,“還命卿卿”表示對對方的崇高敬意和喜愛之情。
命卿的繁體字為“命卿”,字形基本保持不變。
古時寫命卿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寫作“命卿卿”。字形上,“卿”字上方還會加上“口”字旁。
1. 你是我的命卿,我情深意濃地守護着你。
2. 面對命卿的關懷,我内心感到非常幸福。
命卿沒有常見的組詞,通常單獨使用。
親愛的、卿王、心上人。
敵人、冤家、陌生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