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木制的契據。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地方官吏要定期向國王報告政令執行情況和民戶稅收數字,把一年稅收預算數字寫在木券上,剖而為二,王執右券,官吏執左券。”
“木券”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mù quàn,其核心含義為古代木制的契據,主要用于契約或憑證用途。以下是詳細解釋:
例如: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提到,地方官吏需将稅收預算數字寫在木券上,剖為左右兩半,王執右券,官吏執左券,以便核對。
有詞典(如查字典)提到“木券”作為成語,比喻“名聲被玷污”,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或其他辭書,可能為誤植或混淆。建議以“木制契據”為通用釋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中國史稿》或漢典等來源。
《木券》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種用木料制成的券狀物,通常用于表示某種權益或者代替貨币流通。
木券的部首是木(mù),由字的左邊部分構成。
木券的總筆畫數為7畫,分别由木的3畫和券的4畫組成。
目前尚未找到《木券》這個詞的具體來源和出處。
木券的繁體字為「木券」,與簡體字形式一緻。
根據現有資料,木券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沒有明顯的差别。
1. 換取物品時,你可以使用這個木券。
2. 這張木券可以兌換一塊巧克力。
組詞:木料、券證、紙券、代金券、禮券。
木券的近義詞包括:紙币、許可證、兌換券、*********。
木券的反義詞為:實物、實體貨币、禁令、清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