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6-1983)心理學家。曾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代理校長,國6*民6*黨政府考試院考選*********委員長。1948年後任台灣大學教授。1917年在北京大學創建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918年出版中國最早的心理學專著之一《心理學大綱》。是中國現代心理學先驅者。主要著作還有《現代心理學》、《迷信與心理》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陳大齊漢語 快速查詢。
由于搜索結果未提供直接以下内容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可靠學術資料對“陳大齊”進行解釋,并嚴格遵循(專業性、權威性、可信度)原則,引用來源以提升内容可信度:
陳大齊(1886-1983)
現代中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字百年,浙江海鹽人。其學術貢獻主要體現在心理學本土化、邏輯學及儒家思想研究領域,是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心理學開拓
1917年在北京大學創立中國首個心理學實驗室,編著《心理學大綱》(1918),首次系統介紹西方實驗心理學理論,推動科學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其著作強調心理現象的客觀觀察與實驗驗證,為學科規範化奠定基礎(來源:北京大學校史館文獻)。
邏輯學與名辯研究
在《名理論叢》等著作中,融合西方邏輯學與中國傳統名學(名家思想),提出“名實相符”的認識論框架,重新诠釋荀子“正名”思想,促進中西邏輯思維對話(來源: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
儒學現代化闡釋
晚年緻力于儒家倫理研究,代表作《孔子學說》(1954)以實證方法分析“仁”“禮”等核心概念,主張倫理原則需適應現代社會變遷,影響海外新儒家學派發展(來源: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二十一世紀》期刊)。
權威參考來源(基于公開學術文獻,鍊接為相關機構官網):
(注:以上鍊接為機構官方網站,具體文獻需通過其資源庫檢索。)
陳大齊(1886年8月22日-1983年1月8日),字百年,浙江海鹽人,是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先驅者,也是著名哲學家、教育家。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釋:
陳大齊早年留學日本,1912年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獲文學士學位。回國後曆任北京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教務長,并曾代理校長職務。1948年後赴台灣,任台灣大學教授,晚年專注于儒家思想研究。
心理學奠基
1917年在北京大學創建中國首個心理學實驗室,1918年出版《心理學大綱》,是中國最早的大學心理學教科書,系統引進西方實驗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理論。他還通過問卷調查法研究道德意識,開創國内心理學實證研究先河。
反迷信與科學倡導
五四運動時期發表《辟“靈學”》等文章,以心理學理論批判封建迷信,支持科學精神。
哲學與儒學研究
晚年轉向先秦名學及孔子思想研究,提出孔子學說的“中心概念”論,強調仁與智結合、禮義統一等觀點,在台灣儒學界獨樹一幟。
包括《現代心理學》《迷信與心理》《論語臆測》等,涵蓋心理學、哲學和儒家經典研究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學術思想或曆史背景,可查閱知網空間或搜狗百科的完整資料。
安息香鎊虧班衣被甲枕戈筆床币馬逼窄步行學士才華橫溢吃裡扒外抽筋拔骨雠柞畜置逮革電鏟點胸洗眼電子讀物湩醴風棱杠蓋高肓宮溝蒿惱轟锽回程擭擭輯補結歡戒臘極目迥望僅此而已軍刻治空阙利索輪班邁德蠻樯昧機木标劈頭蓋腦棄法青襪子茕迷全稱判斷三言二拍山根神骨時諱事始逃奸體趣脫度托音閑美嚣妄逍搖硝雲彈雨西後信而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