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盭绶的意思、盭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盭绶的解釋

諸侯王佩的印绶。色黃而近綠,因用荩草染制,故名。《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 高帝 初置,金璽盭綬。” 顔師古 注引 晉灼 曰:“盭,草名也,出 琅邪 平昌縣 ,似艾,可染緑,因以為綬名也。”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 楊妃 專寵帝室,金印盭綬,寵徧於 銛 釗 ;象服魚軒,榮均於 秦 虢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盭绶是漢語中一個專指古代特定禮制用品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曆史制度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盭”(lì):

    本義為“綠色”,通假“戾”字。《說文解字》釋其字形“從㐭從弦”,本指染絲過程,後引申為青綠色調。在禮制語境中特指以茜草染成的深青近緑之色。

  2. “绶”(shòu):

    指系印玺或玉佩的絲帶,《禮記》注“绶者,所以貫佩玉相承受者也”,是身份等級的象征載體。

二、典章制度釋義

盭绶專指漢代諸侯王佩用的青綠色绶帶,屬禮制系統中的重要标識:

三、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史籍典章:

《漢書·匈奴傳》載:“賜冠帶衣裳……黃金玺盭绶。”

顔師古注:“盭,草名也,似艾,可染綠,因以為绶名。”

四、現代認知

今屬曆史文化專有名詞,僅存于古籍研究與考古領域,現代漢語已無實際使用。其釋義需依托《說文解字》《漢官六種》等文獻,并參考出土漢代印绶實物(如馬王堆漢墓絲織品)佐證。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文獻與學術研究):

  1. 許慎《說文解字》
  2. 戴聖《禮記正義》
  3. 應劭《漢官儀》
  4. 範晔《後漢書·輿服志》
  5. 班固《漢書·匈奴傳》顔師古注
  6. 孫星衍輯《漢官六種》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

網絡擴展解釋

“盭绶”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印绶制度,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出處

三、文化意義

四、補充說明

“盭绶”特指漢代諸侯王的綠色印绶,兼具實用功能與等級标識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附本訓比納逼新憯痛曹洞籌畫傳位詞辨村童電須刀釣璜溪逗趣兒二道販子貳相防患未萌鳳采鸾章焚裘感發高親灌夫罵座歸根究柢鶴焰紅燈罩揮拂穢陋昏逾降幟寄殡劫花進脯局背苛捐雜稅連舫涼拌柳琴戲龍姿鳳采馬牛走明盛謬亂諾唯青绮門親田啓述遒密棬杯權使入鄉問俗識途老馬收簾雙紅拜帖縮重調元退思補過托任外域谿盎仙闼骁桀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