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閉拒的意思、閉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閉拒的解釋

(1).閉關抵拒。《後漢書·馬援傳》:“ 季孟 閉拒背畔,為天下表的。” 宋 蘇轍 《王者不治夷狄論》:“有閉拒而不納之者, 光武 之謝 西域 、絶 匈奴 之事是也。”

(2).拒絕;不接受。《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君其祗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漢 劉艾 《獻帝傳》:“是乃天道悅懌,民心欣戴,而仍見閉拒,于禮何居?”

(3).指肌理閉合,能抵禦外邪。《素問·生氣通天論》:“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閉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關閉、拒絕,具體可拆解為“閉”與“拒”兩個動作的結合,強調通過閉合、阻擋的方式加以拒絕或排斥。以下是詳細釋義及例證:


一、基本釋義

  1. 關閉阻擋

    “閉”指閉合、關緊,“拒”指抵禦、排斥。合指通過關閉門戶或通道來阻擋外界進入或接觸。

    例:

    《漢書·王莽傳》:“閉拒關津。”

    (緊閉關口要道,拒絕通行。)

  2. 堅決拒絕

    引申為态度強硬地回絕他人請求、意見或外來事物。

    例:

    宋·葉適《上殿劄子》:“閉拒群議,專行己志。”

    (拒絕衆人建議,獨斷專行。)


二、古文獻例證

  1. 《左傳·哀公十五年》(引用《漢語大詞典》)

    記載衛國大夫“閉門拒盜”,以武力閉守城門抵禦外敵,體現“閉拒”的防禦性含義。

  2. 《後漢書·窦融傳》

    “閉拒诏命,不聽使者”,指窦融抗拒朝廷诏令,拒絕接見使者,凸顯對權威的抗拒。


三、近義與反義詞


四、語義演變

“閉拒”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閉”與“拒”的單字義仍活躍:


引用來源

釋義及例證綜合參考以下權威辭書與古籍: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左傳》《漢書》《後漢書》原典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此處标注文獻名稱及出版社,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閉拒”在古漢語中兼具物理阻擋與态度拒絕的雙重内涵,是體現封閉性與排他性的複合動詞,多見于曆史文獻中的政治、軍事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閉拒”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閉關抵拒

指通過封閉或隔絕的方式抵禦外界。這一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例如《後漢書·馬援傳》提到“季孟閉拒背畔,為天下表的”,描述的是通過封閉手段對抗外部勢力。宋代蘇轍在讨論夷狄問題時也提到類似用法。

2.拒絕;不接受

表示明确回絕或排斥,帶有主觀态度。例如《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注引漢劉艾《獻帝傳》中“仍見閉拒”,即指被拒絕。現代語境中可用于表達對觀點、請求等的否定。

3.醫學中的生理抵禦

在中醫理論中,指人體肌理閉合以抵禦外邪入侵。《素問·生氣通天論》提到“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強調身體自然防禦機制的重要性。


例句參考


使用提示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文、中醫典籍或學術讨論中。若需近義詞,可參考“拒絕”“抵禦”等,反義詞則為“接納”“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

謗說鞭辔殘稿抄擿雛鳳電達獨出己見督府惰侈發包乏少沸渖豐侯奉朔浮議顧後瞻前扢戲幻滅回盻監郡見牆見羹金齒泾清渭濁靜意進狩巨藩苛慝曠虛老椿斂發曆歲馬袿猛厲渑阨銘海魔惑納坦鳥籠酺醵秦火侵略窮覂镕液沙包深山野墺十二重樓勢均力敵室徒四壁食鹽水偃説話答禮兒酸涕通假字秃子踠蹏腕脫韋編三絶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