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從正義。《國語·周語中》:“夫戰,盡敵為上,守和同順義為上。” 韋昭 注:“順義,順王義也。”《書·畢命》“資富能訓,惟以永年” 孔 傳:“以富資而能順義,則惟可以長年命矣。”《荀子·強國》“故為人上者,不可不順也” 唐 楊倞 注:“不可不順義。”
“順義”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古典文獻及現代釋義如下:
“順義”指順從正義或遵循道義,強調行為與道德準則的一緻性。該詞由“順”(遵循)和“義”(正義)組合而成,體現對正當原則的服從。
如需進一步了解地名“順義區”的詳細信息,可參考相關百科或官方資料。
順義是一個地名,通常指北京市順義區,位于北京市東北部,是北京市的一個行政區。順義也可以表示順利和和平的意思。
順義的拆分部首是頁,拆分後的筆畫是4畫。
順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詩經·小雅·東方之日》:“君子于役,維日月敬止。”意思是君子在工作時,就像日月順序循環一樣,恭敬而停止。後來,順序和和諧的意思逐漸與“順”這個字聯繫在一起,并與“義”這個字組合,形成了順義。
順義的繁體字為順義。
古時候的順義并沒有統一的标準寫法,因為漢字的書寫形式多次改變。在石器時代晚期的甲骨文中,可以發現與現代順義類似的形狀,但稍有差異。
1. 我出差時順義地遊覽了一下。
2. 大家的合作很順義,工作進展順利。
1. 順風(順利的風)
2. 順心(順遂、如意)
3. 順序(按照次序進行)
和順、順遂、順利、順從。
逆行、逆境、逆來順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