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券的意思、木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券的解释

古代木制的契据。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地方官吏要定期向国王报告政令执行情况和民户税收数字,把一年税收预算数字写在木券上,剖而为二,王执右券,官吏执左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券是古代中国用于记录契约或官方文书的木质凭证,其形制、功能与材质均有特定历史内涵,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字形结构

    “券”从“刀”从“㔾”,《说文解字》释为“契也”,本指用刀刻写的契据。而“木”明确材质属性,故“木券”即刻于木片的契约文书,与竹简、帛书形成材质区分。

  2. 文献记载

    先秦典籍《周礼·地官》载“听称责以傅别”,郑玄注:“傅别,谓券书也。”虽未直言木券,但结合考古发现,西周至汉代的契约多刻于竹木,如居延汉简中的“买卖券书”即属此类 。


二、功能与形制

  1. 契约凭证

    木券常用于土地买卖、借贷等民事活动。刻写内容后剖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合券方可生效,称为“分券”或“别券”。此制见于《史记·高祖本纪》“丹书铁券”的类比记载 。

  2. 符信工具

    部分木券作通行或身份凭证,如汉代“符传”(通行证)即木制,刻有持符者信息及核验符号,与铜虎符功能互补 。


三、考古实证

  1. 实物例证

    甘肃居延遗址出土的东汉《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册》为典型木券,记录俸禄发放,背面刻齿痕以防篡改 。此类木牍多长23厘米(汉制一尺),宽4-5厘米,符合汉代简牍制度。

  2. 书式特征

    内容含时间、缔约方、条款、见证人及刻齿验合说明,如三国吴简所见“民田租税券”载明:“嘉禾四年,男子周租田二町,凡十亩,亩收米一斛二斗,依中券破蒴(刻齿)合同” 。


四、与相关概念辨析


五、历史演变

隋唐后纸张普及,木券渐衰,但“券”作为法律文书的概念延续,如明清“地契”仍称“田券”,材质转为纸质 。其“合券为信”的核验逻辑,亦影响后世票据设计。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李均明《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文物出版社)
  4. 长沙简牍博物馆《走马楼吴简研究文献汇编》

网络扩展解释

“木券”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mù quàn,其核心含义为古代木制的契据,主要用于契约或凭证用途。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延伸考据

3.注意:部分来源的差异

有词典(如查字典)提到“木券”作为成语,比喻“名声被玷污”,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或其他辞书,可能为误植或混淆。建议以“木制契据”为通用释义。

4.总结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中国史稿》或汉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年树人白铺百巧千穷百忍鄙薄镈铝草签承弊承晏墨赤蟹充颎愁眉泪眼蒓羹储胤大枷当土跌子底死父世县汗脚浩劫禾三千灰劫昏主结缔组织开房科法悾款两脚野狐弭彻密啓畔涣胚胎拼音字母墙风壁耳锵鎯谦谦钱塘潮起股轻霞侵滥鹊术人命官司洒沥沙礁扇扉沙势试墨帖顺门姝艳鼗音王官委令喔咿儒睨香架闲家鲜凌凌小家骁游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