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馬的意思、木偶馬的詳細解釋
木偶馬的解釋
即木禺馬。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帝王》:“ 漢武帝 因巡狩,禮其名山大川,用駒者,悉以木偶馬代。”參見“ 木禺馬 ”。
詞語分解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專業解析
木偶馬是由"木偶"與"馬"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
- 實體道具:指傳統木偶戲中由藝人操控的仿馬形木質道具,通過提線或杖杆驅動完成跑動、跳躍等拟态動作。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傀儡戲"以木為馬,裹缯彩,設機關為戲"的表演形式。
- 象征意象:比喻受制于人的機械性狀态,《漢語比喻大辭典》将其引申為"喪失主觀能動性的被動狀态",如清代小說《官場現形記》用"木偶馬隨鞭走"形容官僚體制的僵化運作。
該詞在《中國木偶藝術史》中被歸入"四腳傀儡"類别,與木偶牛、木偶獅同屬民俗藝術體系。現代語境中,其物質載體已拓展至塑料、金屬等材質,但核心語義仍保留着"被操控的拟物化存在"這一文化基因。
(參考文獻: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中國戲曲文物志》;北京大學出版社《民俗藝術符號學》)
網絡擴展解釋
“木偶馬”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現代比喻用法和古代實物指代:
一、現代比喻含義
指人缺乏主見,完全受他人操控,如同被牽線的木偶。這一用法常見于諷刺或批評場景:
- 核心含義:形容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盲目服從的人,例如“他在公司像木偶馬般聽從指揮”。
- 結構特點:主謂結構,由形容詞“木偶”(象征被動)和名詞“馬”(象征載體)構成。
- 使用場景:多用于職場、社會關系中,批評缺乏自主判斷的行為。
二、古代實物指代
指木雕制成的馬,用于祭祀或儀式:
- 曆史記載:最早見于《史記》《漢書》,漢武帝時期用木偶馬替代真馬祭祀山川。
- 詞源考證:清代學者吳玉搢指出“寓”“禺”與“偶”通用,說明“木偶馬”與“木禺馬”同源,均為祭祀道具。
- 功能演變:從古代木雕祭祀品演變為現代紙人紙馬,反映民俗變遷。
三、擴展說明
該詞現代更側重比喻義,但需注意語境。例如文學創作中可能雙關使用,如“他的文字讓角色淪為木偶馬”(既指刻闆形象,又暗含傀儡化)。
别人正在浏覽...
賓入如歸波官不名參逐扯白鸱蹲楚操楚凄盜決大去丁栎頂制都統籠浮道甘賤甘鮮鬲并共旋挂單官醅鬼戎鼓箫漢制河務猾賈劃粥割齑渾古講理簡籍踐實解貢境會金梭極詣凱歌開鋪累葉兩世為人流亂捏手捏腳披翫凄懷青梅寝苫秦學羣品繞朝策如醉如癡撒撥十姓百名順養四坐素絲腆養團花簇錦王孫草文梓五蠹險固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