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捏手捏腳的意思、捏手捏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捏手捏腳的解釋

(1) [pussyfooded]∶悄悄地走動,不敢聲張驚擾。也作“蹑手蹑腳”

捏手捏腳,一路走進來。——《儒林外史》

(2) [move around lightly]∶動作輕柔地移動

詳細解釋

亦作“揑手捏腳”。1.放輕腳步走路,不使聲張。《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賊﹞揑手揑腳,直到房中,并無一人知覺。”《儒林外史》第三一回:“ 王鬍子 出去,領着 鮑廷璽 ,揑手揑腳,一路走進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二回:“一會兒總理到了,揑手揑腳的走上來,對夫人請了個安。” 梁斌 《紅旗譜》五八:“院裡有人捏手捏腳走出來,悄聲問:‘誰?’”

(2).猶言動手動腳。《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乘他身邊伏侍時節,與他揑手揑腳,私下肉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二爺趁空把 細姑娘 拉在一條闆凳上坐着,同他揑手揑腳,親熱了一回。”

(3).捏别人身體,提醒注意。《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産立高名》:“其中又有個老成的,背地裡揑手揑腳,教他莫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捏手捏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拼音:niē shǒu niē jiǎo()
  2. 核心含義:
    • 輕手輕腳:形容動作小心、放輕腳步,避免發出聲響。例如:“他捏手捏腳地走進房間,生怕吵醒熟睡的孩子。”
    • 輕薄舉動:在特定語境下,也可指帶有調戲或暧昧意味的行為。例如:“那人趁亂捏手捏腳,舉止輕浮。”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學出處:
    • 最早見于《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捏手捏腳,直到房中,并無一人知覺。”
    • 《儒林外史》中也有類似用法:“捏手捏腳,一路走進來。”
  2. 語法結構:
    • 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多用于描述動作或行為。

三、例句與語境

  1. 實際應用:
    • 謹慎動作:“天還沒亮,他捏手捏腳整理行李準備離開。”
    • 負面行為:“小賊捏手捏腳靠近櫃台,企圖行竊。”
  2. 近義詞:
    • 輕手輕腳、蹑手蹑腳(中性)
    • 擠手捏腳(含貶義,指故意觸碰他人身體)

四、注意事項

  1. 語境區分:需根據上下文判斷詞義是“謹慎”還是“輕薄”,避免誤解。
  2. 常見誤寫:易與“蹑手蹑腳”混淆,但“蹑”更強調腳步輕,而“捏”側重手部動作。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醒世恒言》《水浒傳》等古典文學作品 。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捏手捏腳的意思

捏手捏腳是一個用來形容感覺不舒服、手腳發麻的詞語。當人的手或腳部長時間受到壓迫或不良姿勢造成血液流動受阻時,就會産生類似捏壓的感覺,因此被形容為“捏手捏腳”。這個詞語通常用來描述身體不適、疲勞或不良血液循環等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捏手捏腳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腳”。其中,“手”的拆分部首是“扌”,“腳”的拆分部首是“⺾”。

根據筆畫數目,“捏”字的筆畫數為9畫,“手”字的筆畫數為4畫,“腳”字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和繁體

“捏手捏腳”這個詞語是漢語俗語,具體的來源并不明确。這個詞語在現代漢字中并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漢字“捏”字的寫法和現代相同,但是漢字“手”字和“腳”字的古時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的“手”字寫作“扌”,表示手的意思。而古代的“腳”字則寫作“⻜”,表示腳的意思。

例句

1. 他整天坐在辦公室裡工作,導緻手常常捏手捏腳的,需要找時間休息一下。

2. 長時間站立或走動後,腳會感到捏捏手捏。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捏人、捏脖子、捏眉撚鼻

近義詞:手腳無措、不舒服、不適

反義詞:輕松、舒適、惬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