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務的意思、河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務的解釋

清 代指疏治河道、修築堤岸等治水事務。多指治理 黃河 。 清 劉大櫆 《送張閑中序》:“皇帝禦極之元年,命 山東 按察使 齊蘇勒 總督 河 務。”《清史稿·河渠志一》:“至海道雖不暢通, 河 務未可全廢,此時治 河 之法,不外古人‘因水所在,增立隄防’一語。” 周汝昌 《曹雪芹小傳》二六:“ 尹繼善 在 雍正 六年,就官授内閣侍讀學士,協理 江 南河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河務指與河流治理、管理相關的各項事務,尤其特指曆史上對黃河、運河等重要水道的防洪、疏浚、漕運等系統性水利工程與管理活動。其核心在于通過工程措施與行政管理,保障河道安瀾、航運暢通及沿岸民生安全。

一、基礎釋義

從漢語構詞看,“河”泛指天然或人工水道,“務”指事務、職責。合稱“河務”,即專司河道治理與管理的政務。傳統上,該詞多聚焦于黃河、運河等對國家經濟命脈影響重大的河流,涵蓋堤防修築、汛期防汛、河道疏浚、漕糧運輸協調等職責。其目标兼具防災(防決口、防泛濫)與利用(保漕運、促灌溉)雙重性質。

二、專業内涵

在水利工程語境中,“河務”是一套綜合管理體系:

  1. 工程維護:包括堤防(如黃河大堤)的“歲修”(年度加固)、險工段搶護、河道清淤(防淤塞導緻洪水漫溢)等。
  2. 汛防調度:建立汛期巡查、預警、搶險制度,調配人力物資應對洪峰。
  3. 漕運保障:為維持運河貫通以輸送漕糧(如京杭大運河),需協調水源補給、閘壩啟閉、淺段疏浚等。
  4. 機構設置:曆史上設有專職河道總督、河工衙門,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河務官僚體系。

三、現代延伸

當代“河務”概念擴展至流域綜合管理,涵蓋:


參考文獻

  1.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 《黃河志·河政篇》.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官方機構權威史料)
  2. 河海大學水利史研究所. 《中國水利百科全書·運河卷》.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高校專業研究)
  3. 國務院.《河道管理條例》. 中國政府網. (現行法規依據)
  4. 鄒逸麟.《中國曆史地理概述》. 上海教育出版社. (曆史地理學視角的河務演變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河務”是一個曆史性較強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側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河務”指清代官方對河道的治理事務,主要包括疏浚河道、修築堤岸、防洪治水等工程管理,尤其以黃河治理為核心。該詞由“河”(水道)與“務”(事務)組合而成,字面意為“與河流相關的事務”。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與發展
    清代因黃河頻繁泛濫,朝廷設立專門機構(如河道總督)統籌治水,形成“河務”這一行政概念。例如雍正元年曾命官員齊蘇勒總督河務,負責黃河疏治。
  2. 文獻記載
    《清史稿·河渠志》提到“河務未可全廢”,強調治河需遵循“因水所在,增立堤防”的原則。

三、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中,“河務”可泛指河流管理相關事務,如防汛、生态維護等。例如山東黃河河務局負責監測淩汛、植樹護堤等具體工作。此外,該詞也被引申為承擔重要管理職責的象征(如成語用法)。

四、應用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清代河務制度或黃河治理史,可參考《清史稿》及地方水利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坂田包巟背曲腰躬博帶産具敕黃丑逆刍藳垂條大母指殚慮大洋盆地調驅帝唐東家處子抖顫兒童走卒蜚色腓神經怫然作色貴常瑰铄寒雅和熟淮南八公環連回抱護佑焦山金山伯就谷棱疊留仙裙龍潭虎窟陋套眉匠銘感不忘内籞鳥鳴澗盤跌潑兇兇秦韓鹙鸧秋閨熱勁任器溽露生死文字水性筒飯抟扶土茶完聚圍裹韡如偉談吳富體小家數谿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