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鬼戎的意思、鬼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鬼戎的解釋

即 鬼方 。《竹書紀年》卷上:“﹝ 殷 武乙 ﹞三十五年, 周公 季歷 伐西落 鬼戎 。”《後漢書·西羌傳》:“ 周 古公 踰 梁山 而避於 岐下 ,及子 季歷 ,遂伐西落 鬼戎 。”參見“ 鬼方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鬼戎”是商周時期活躍于中國西北地區的部落名稱,其含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鬼戎”即“鬼方”,是周代對西北方遊牧部落的統稱。該詞由“鬼”(指代神秘、邊遠)和“戎”(古代對西方少數民族的泛稱)組成,帶有中原王朝對異族的蔑視色彩。

二、曆史記載

  1. 早期文獻
    《竹書紀年》記載:“殷武乙三十五年,周公季歷伐西落鬼戎”,《後漢書·西羌傳》也提到周人季曆曾征讨鬼戎。

  2. 軍事沖突
    商周時期與鬼戎多次交戰,如周康王二十五年(前996年)周軍攻破鬼方都邑,俘獲戰車百餘輛、俘虜超1.3萬人。

三、曆史演變

鬼戎在商周時期主要活動于今陝西、山西北部,商末周初被擊敗後,部分南遷至晉南地區,春秋時期演變為“赤狄”,持續侵擾中原諸侯國,直至公元前593年被晉國所滅。

四、學術争議

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玁狁考》中認為“鬼戎”與甲骨文中的“鬼方”為同一族群,但部分學者結合《易經》記載,推測其活動時間可能早至武丁時期。


說明:以上内容綜合了《竹書紀年》《後漢書》等古籍記載及現代研究,如需完整文獻可參考、5、7、8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鬼戎的意思

鬼戎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含有豐富的意思。它有時表示邪惡的、殘忍的戎人,也可以指代兇猛勇猛的戰士,或者是對敵人的侮辱性稱謂。

拆分部首和筆畫

鬼戎的部首是鬼,它包含了筆畫兒、彡和田。整個漢字"鬼戎"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鬼戎》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剝卦》中:“曷剝?復自道,也。鬼戎,吉,無咎。”這裡的“鬼戎”是指蠻夷的部落,特指北方遊牧民族。

繁體

繁體字“鬼戎”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漢字的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鬼戎”,當時的寫法可能稍有差異。然而,由于沒有确鑿的實物證據,我們無法準确描述古代漢字的寫法。

例句

1. 這個部落的酋長是個勇猛的鬼戎戰士。

2. 在曆史上,中原文明和北方的鬼戎之間經常發生沖突。

組詞

1. 鬼魂:指死者的靈魂。

2. 戰士:指從事戰鬥的人。

近義詞

1. 蠻夷:指北方的遊牧民族。

2. 猛士:指勇猛果敢的戰士。

反義詞

1. 文明:指對人文科學有了了解并在生活中加以表現。

2. 和平:指沒有戰争和沖突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