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品的意思、羣品的詳細解釋
羣品的解釋
1.萬事萬物。2.佛教語。謂衆生。
詳細解釋
1.萬事萬物。 唐 孔穎達 《<周易正義>序》:“聖人有以仰觀俯察,象天地而育羣品。” 唐 李商隱 《井泥四十韻》:“茫茫此羣品,不定輪與蹄。”
2.佛教語。謂衆生。 唐 司空圖 《為東都僧化刻律疏》:“雖設喻於三乘,同歸覺路;蓋防微於羣品,共享成規。”
詞語分解
- 羣的解釋 羣 ú 同“群”。 筆畫數:; 部首:羊; 筆順編號:
- 品的解釋 品 ǐ 物件:物品。産品。贈品。戰利品。 等級,種類:品名。品類。品色。品位。 性質:品質。品行(妌 )。品節(指人的品行節操)。人品。 體察出好壞、優劣等:品評。品第(品評優劣而定其等級)。品味(品
專業解析
“羣品”是“群品”的異體寫法(“羣”為“群”的異體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
本義:萬物,衆多品類的事物
- 指宇宙間種類繁多的萬事萬物。此義項源自“品”有“種類”、“類别”之意,“群”表衆多。
- 來源依據: 此釋義是古代典籍中的常用義,尤其在哲學和文學作品中。例如,《易經·乾卦》彖傳有“品物流形”之語(“品物”即衆物、萬物),後世“群品”常與之義近。、《辭源》等權威辭書均收錄此義項。
-
引申義:衆生,黎民百姓
- 由“萬物”引申,特指世間衆多的生靈,尤其指人類大衆、普通百姓。
- 來源依據: 此義項在古代文獻,特别是涉及政治、宗教(如佛教)、社會思想的文本中常見。例如,唐代白居易《為宰相賀赦表》中有“霈澤斯降,膏雨應期,呈瑞氣于宮阙,流歡心于群品”之句,此處的“群品”即指百姓。、《古代漢語詞典》對此義項有明确解釋。
-
哲學/宇宙觀中的含義:構成世界的各類元素或存在
- 在某些哲學或宇宙生成論的語境中,“群品”可以指構成紛繁世界的基本要素或各類存在。
- 來源依據: 此義項與第一個義項緊密相關,但在特定文本中更強調其作為世界組成部分的哲學意涵。可參考古代哲學著作(如道家、儒家典籍)及相關的注釋研究。等工具書在解釋相關概念時會涉及。
“群品”(羣品)的核心含義是指種類繁多的事物或生靈。其具體指向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 在描述自然宇宙時,常指萬物、衆物。
- 在涉及人類社會時,常指衆生、百姓。
- 在哲學思辨中,可指構成世界的基本品類或存在。
注: 由于“羣”為“群”的異體字,現代漢語規範寫作“群品”。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閱讀或特定學術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羣品”是“群品”的異體寫法(“羣”為“群”的古體字),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泛指萬事萬物
指宇宙間一切事物,常見于古代哲學文獻。如:
- 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序》提到聖人通過觀察天地規律來教化萬物();
- 李商隱《井泥四十韻》用“羣品”代指世間紛繁現象()。
二、佛教術語
特指一切有情衆生,強調佛法的普度性。例如:
- 唐代司空圖在為佛經作序時,用“羣品”表達佛教對衆生的關懷();
- 漢典等工具書明确标注此為佛教專有概念()。
補充說明:現代漢語中“羣”已簡化為“群”,古籍或特殊場景才會保留原字形。該詞屬于文言詞彙,日常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哲學、宗教文獻中。
别人正在浏覽...
奔水豳風圖不中才傑襯裝重山複水詞因稻鼈搗騰調運斷乳二柳法酒番茄肥偉逢湧宮筵過形赫赫有名何則花園子膠密傑士藉子驚湍近中靠泊跨據枯竭離草靈帏馬蜂嫚令卯醉緬求眄視謬誣秘引徘徊觀望裒彙乾圖前訓千載一彈棄蔑裘弊金盡渠谵染污殺時間水浄鵝飛豎窯私塞睃看團香扇頽傷土木身王軌萬丈窩頓膴膴小春